终于寻到了我的老宅院遗址
 (2025-04-15 12:36:18)
	
			
					(2025-04-15 12:36:18)		| 标签: 终于寻到了我的小埠前老宅我与二儿子出生的地方老胡同的晚辈媳妇 | 分类: 刘氏家族 | 
 
 
 
(一)
今年(2025)4月5日晚上,本人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孙女梅溪回来了·与儿子回小埠前·寻找老家的旧址》,图片下边的注脚说明了我寻找老家旧址的大体经过。
但就在这当口,昌乐县作家协会搞了一次采风活动,我很自觉,“先公后私”,自己的事儿先放一放。今天是4月14日,迟发了九天。
(二)
寻找小埠前老家的遗址,是我多年的愿望,那个老家既是老朽本人的精神原乡,也是两个儿子童年的记忆。我想通过我与儿子两代人的回忆,唤醒内心深处那种人性与自然相融相依的美好时光。
若问这样的老家有没有“文学意象”?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有啊!”与胡同里各户的交往,与胡同里老少爷们的守望相助,敦亲睦邻的淳朴乡风,早就融进了我的血液。
田野的美,勤劳的人,温暖的爱,勇敢的心。这些足以组合成老家的文学意象。
略略说几件事儿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儿子刚上学那年,操遇车祸,小埠前的老少爷们,一下子集中了一百号人,后由二十多人送到昌乐人民医院。这关键时候,我在昌乐十三中(校址南郝街),老伴在三华里远的坡里干农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二儿子爬树掉下来,都跌昏了,还是小埠前的父老兄弟丢下活儿救急……
几件事儿来得急,若不是老少爷们帮忙,两个儿子恐怕不能很快地恢复健康。我与老伴平日里经常嘱咐儿子:千万不要忘了小埠前老家的人哪!
越想越多,我的脑子里装着不下五六十件……
当然,我是知道感恩的人,凡是老家的人,不论到昌乐县城找我干什么,我都认认真真的、全心全意地为小埠前的老少爷们办好。
就在前几年,老家小埠前村硬化地面,我一接到老家两委的电话,赶紧打的回老家,十分自觉地缴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最高款项……
(三)
上集,我说到,在我寻找老宅院遗址的时候,一条老胡同的一个晚辈帮了大忙。这个晚辈是个妇女,她的辈分很低,她的公爹还得叫我大爷爷。
小埠前村不大,一百来户,但分布也是有通俗名称的,譬如东头、西头、西南崖、后街等等,我属于东头,细分,又属于东头老胡同。
老胡同可不简单,以前有学校,也是人民公社时期全村社员开会的场所。
老家东头老胡同的形状不是直形,而呈“h”形;东头老胡同里的人家,服期的远近各有区别。我家与遇到的这位晚辈服期较远,但胡同里的人关系都很好,可以这么说吧,都是互帮互助、热心诚恳的,我在正式报刊发过几篇文章,谈到过胡同里人的友好关系。
(四)
晚辈媳妇见到我之后很激动,桥石旁的衣服不管了,朝我走过来,当我谈到我的老宅院原址时,她说:“我知道。我盖了两大溜鸭棚,就是我老家那地方,大爷爷您的老家就在我盖的鸭棚的东面。”
她边走边指边说,“你看,这儿就是那个臭湾。”,“你那个家(1964年我父亲建的房)就在‘湾把’上,还有碾棚。”
“你在看北边,还有一个屋砟子,那XX家的。”我一愣,这儿竟然还留下了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是我们村东头的后街,这个屋砟子在东端,刘寿文二叔、我亲叔,也都在这儿。
(五)
2025年4月3日这天,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一来我看望了九十六岁的婶母,将炖好的鸡汤装在一个大盆子里,让大儿子放车上,让婶母吃;二来,拍摄了小埠前河滩和水库的部分图片(见第一集);三来终于寻到了我和二儿子出生的老宅院(大儿子在昌乐县人民医院生的),以及小埠前东头老胡同的位置。
2025年4月15日下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我给他俩拍合影之后,发到网上了。
我还想让他们的女儿刘秀俭歇个简历,我专门发一篇,但到邵家庄没有寻找到刘秀俭的家(婆家)。
倒是有一次有雨孙笑山老兄在这一带拍照,突然遇到了刘秀俭。刘秀俭班辈比我高,但她是我在昌乐十三中(驻地南郝,高中建制)任教时的学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