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2025-04-11 13:35:47)
标签:

笔耕沃野第九集

孟家峪

寻找白浪河河源

分类: 文辛随笔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孟家峪寻找白浪河源头小记

                      刘福新

记不清几次到孟家峪了,有三次是在孟家峪村里边实地考察,还有几次是围着孟家峪村外转悠,今摘录本人旧作几段文字如下:

在《(散文与摄影)白浪河源头——鄌郚览胜之一》一文中,我在图片3下边的注脚里写道“这里有个村子叫孟家峪,就是白浪河河头所在地。不过这里的三个村子都在争夺白浪河名称,现在把这三个村庄合称为白浪河村。但是村民仍称原来的村庄名。王子柱站长的原籍也在这一带,对这里的情况格外清楚。王子柱站长告诉我:这棵国槐就是这个村庄的见证。”

在《(散文与摄影)车罗顶与纪山——鄌郚览胜之二》一文中,我在一个图片下边的注脚里说:“车从另一条山路返回,好走多了。行至这个叫北冯家沟的村庄,王站长说这个村庄有一颗很特殊的树木,当地人都不知道是叫什么树木,只知道是从曲阜孔林里移来的,因为只有孔林里才有。我问,难道就没有知道的?王站长说好似叫“jie树”。我们昌乐方言,普通话里是寻不到的,大约他读就是'解’字的音,我从字典里找了一些,有jie和 ji两种读音,不知道后边括号里是否有这个字?(檞榤桝構櫅橶)他还说,连当地林业站的人都不知道。我说,那为何不请教一下潍坊市林业局的人?”

“补充:冯家沟,行政隶属昌乐县鄌郚镇,明初,冯姓立村,因三面环山,中间有沟,取名冯家沟。与孟家峪和打鼓山是邻村。”

在《丁永恩先生昌乐采风的几幅照片》一文中,我在第一幅图片下边的注脚写道:“我们在白浪河源头的孟家峪村。”

(原创图文)白浪河河源实拍感怀》一文的第5幅图片下边的注脚中,我写道车到孟家峪,也就是说已经到达白浪河河源了。关于孟家峪的资料可参考我2008年11月发布在新浪博客等多个网站的文章。这两位孟家峪妇女真有缘分,二人的照片随着时代的前进永载网络。

我在第12幅图片下边的注脚里说我说这里的石头基本上是麻岗,一句话引起了丁永恩先生的灵感,丁先生说,他要从这里的麻岗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在《2018年11月20日三访车罗顶·初冬的车罗顶图片最真实》一文中,我写道:“2008年冬初,在鄌郚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站长王子柱(现已故)和片长卞春棣的陪同下,我与老伴观赏了昌乐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车罗顶。这是第一次。”

“2014年秋末,县里安排我陪同潍坊市老干部丁永恩再次访问车罗顶,司机师傅多次问路,只到了夹在车罗顶和打鼓山之间的“围子山”,未能抵达真正的车罗顶。如果不是当地人,是很难分清这几处地名的,即使分清了也寻不到登车罗顶的路。”

在《孟家峪村与打鼓山村外景》一文中,我写道:“途经孟家峪水库堤坝和村南,拍了几个片子,包括与朱学刚师傅合影(设置了自拍)。”

“孟家峪简介:曾用名孟加于,行政隶属昌乐县鄌郚镇,明初,孟姓、于姓同时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孟加于。清初,因三面环山,村名演变为孟家峪。

“孟家峪,我已经是第三次会晤了,虽属路过,倒也拍了不少片子。”

打鼓山登山记一文中,我在一个图片下边的注脚里写道打鼓山西坡的村庄是孟家峪。

至于今年(2025)4月5日的孟家峪村走动,拍摄的图片也比较多,我将在图片下边的注脚里加以解释,正文不赘。

2025年4月11日下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拍于2025年4月5日14点52分。我们的车队到了打鼓山村西,过桥,在车里随拍打鼓山村西的白浪河河道,比我上一次来的时候好多了,上一次过来,河道不通,正在处理淤泥。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2、拍孟家峪村子东南侧的一湾水泊。这水泊是白浪河河头流下来的。其实,将此处作为白浪河河源也是可以的。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3、孟家峪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4、我领着部分文友从村西到了村东,当时的想法是找到那一座“白浪河河源”的碑文。但,那座碑文没找到,却拍到了一只喜鹊。

我的新浪博客配图是一缩再缩。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5、村民指着这棵柳树,说是白浪河的河头。其实,白浪河河源还在大柳树的西面半里路左右或者一华里左右,但那些地方地表早已见不到水流了,我记得,这棵大柳树西边大约五十米,有一个水池,是最上游的水源了。我陪同潍坊市老干部丁永恩先生来的时候,拍下了那个水池。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6、大家议论一棵植物,我这会儿也忘记是什么了。那个碑文就在这附近,但我没有寻找到。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7、干脆与老学生去看孟家峪村东南那一湾水泊。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8、我让王瑞娟走下去,给她拍照。王瑞娟是从昌乐二中毕业的大学生,直接喊她名字了。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9、又返回庄里,这一溜石头墙,大家都很喜欢,我应大家的要求,拍照。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0、有文友提出,这儿是白浪河河头,这种说法也可以,因为附近寻找不到地面水,况且这儿还有个水井。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1、井水很浅,能照见人影。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2、给现任昌乐县作家协会主席贾玉红女士拍照。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3、啊,老槐在这儿,我又一次看到它了。这一棵老槐就是孟家峪村名的印证。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4、挑水的农妇。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5、我看中了这一处宅院。石头墙和柴扉。

昌乐作协采风笔耕沃野系列文章(第八集)
     16、电话响了,部分人员已经到了北边山坡的白浪河河源,有碑文的地方了,我们的车也要赶路了。

一再减缩,减少到16幅图片。

这样,新浪博客发布,就没多大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