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史话(二)

(2025-03-26 17:03:45)
标签:

大同史话之四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孝文帝元宏

分类: 文辛随笔

大同史话(二)

刘福新

(四)北魏的平城

代国灭亡后十年,拓跋部落收集残部,东山再起,恢复故国,建年号为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鲜卑族这个英雄人物就是拓跋珪。

年仅15岁的拓跋珪在牛川起兵,取得王位,光复代国,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或后魏,皇始二年(公元397年),北魏攻取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疆域扩大到今山西、河北大部。

拓跋鲜卑在历史上有一个改革,称为“天兴建制”,也就是天兴年间的制度。这个天兴建制成为后世太和改制的蓝本,离散诸部使北魏摆脱传统五胡国家的短命命运,编纂鲜卑族首部律法《天兴律》,开创计口授田制成为均田制的源头。

对外征服独孤部、贺兰部铁弗部等草原诸部,统一漠南;驱逐柔然高车契丹,饮马鄂尔浑河。通过两场大战大败后燕,鲸吞关东数州,加冕称帝;又经柴壁之战,大败后秦,又派大将公孙肥略地淮泗,攻下彭城,使北魏成为当时国势最为强大的国家。

入主关东后,拓跋珪迁都平城 、免赋赈灾 、抚恤孤寡 、选贤任能 、严明军纪 、崇尚节俭 、大兴儒学 、废除前朝暴政 ,使百姓安居乐业。柴壁之战后,息兵养民 ,为子孙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赐四年(公元407年)后,因服用寒食散,拓跋珪逐渐猜忌多疑,对臣下多行诛戮,引起不满。天赐六年十月五日(409116日),其子拓跋绍阴谋刺杀,拓跋珪遇刺身亡,年仅39岁,谥号道武皇帝,庙号太祖。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死后,拓跋嗣诛杀谋逆的拓跋绍,登基为帝,改元永兴。即是北魏的明元帝。

早在公元403年,拓跋嗣就被立为了太子。公元409年平乱登基称帝,公元410年,北伐大破柔然。

大约明元帝泰常七、八年间(422——423),北魏取得了南朝宋的黄河中下游沿岸地区。

公元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同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遗诏命司空奚斤把所缴获的军资赏赐给大臣们,从司徒长孙嵩以下至士兵都数量不等地享受到。

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为北魏太武帝。

太武帝神四年(音jia)拓跋焘率军平定了今内蒙河套及陕西、宁夏境内的赫连夏部落,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又攻灭了今辽宁、河北境内的的北燕,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复使今甘肃河西境内的北凉臣服,至此,北方一百多年的十六国大分裂终于在北魏手中得以结束,形成了全国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平城也就成为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太武帝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过宣扬礼、乐、法度来化民。他在神四年(公元431年),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国的军事胜利后,就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确实是重视起来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学说统治百姓的思想,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

北魏初年的平城宫室城郭和社会生活都比较简陋,拦平城西部作宫城,太子宫在城东,太庙五间,一世一间。皇帝妃妾居住的地方都是土屋。

平城建都以后,迁来大批移民。拓跋鲜卑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平城发展很快,成为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城市。

随着中原地区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日益加深,偏处北方边塞的平城,它的国都地位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已经不相适应,为了巩固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南下建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魏孝文帝元宏顺应了这一潮流,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结束了平城建都的历史。

北魏前期共在此建都九十七年,若从统一整个北方算起也有五十六年,这就奠定了这座城市作为中国古都之一的历史地位。

2025年3月26日下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大同史话(二)
             拍于2016年10月2日9点51分。大同 云冈石窟。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大同史话(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