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25-02-10 11:17:40)
标签:

前苏联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世界文学

读过不下十几遍

电影看过五六遍

分类: 知识交流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刘福新

   要说电影,我还是推崇外国电影,国内片子之所以引不起我的兴趣,主要是粗制滥造。而外国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巴黎圣母院》、《第十二个是铜像》、《最长的一天》、《牛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 

      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将悄悄》之所以印象深刻,与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看了一本刊物《世界文学》有关。那是一篇介于中篇和短篇之间的小说,就算是中篇吧。读了第一遍还想读,结果读了不下于十几遍。诸位,我没有一丝一毫地夸张,除了那时候处在“wenge”时期,无书可读之外,主要还是我觉得太吸引我了,是的,太吸引眼球了。

  本片曾获到过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河全苏电影节大奖,还有1975年列宁奖金。但对于我来说,那可绝对不是喜欢它的原因。是我看这部电影之前,一读文学作品就喜欢上了。

诸位朋友可能不知道,我还在教学生涯里教过很短一段时间的乐理课,所以我对音乐是十分认真的,君不见,随着我的新博文的发布,几乎都跟着一支相关的歌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的片尾曲《寻找》,我几乎在我的新浪博客音乐器里搜索了不止二十遍,但每一次都是失望。 这里的大多数歌曲我都不喜欢,甚至反感,但没法子,只得勉强凑合着听吧。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翻拍1 本人看过的电影就是这些演员饰演的。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翻拍2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中国的演出,我没看。

三位主要人物简介

 安德烈·马尔蒂诺夫饰演瓦斯科夫   

准尉。文化水平低,憨厚老实,但有点古板,手下这群爱美、爱笑、爱幻想的姑娘们让他很头疼。表面上对战士很严酷,经常训人,实际上感情丰富,喜欢这些活泼可爱的女战士。在战斗的紧急关头,他勇敢地保护着姑娘们。

——见翻拍1和翻拍2

伊琳娜·鲍里索夫娜·舍夫丘克饰演丽达   

班长,高射机枪手。因为丈夫牺牲,所以平时落落寡欢,不苟言笑,但是对爱人、对战友都充满真挚的感情。她常常在晚上溜出去看望年幼的儿子,某次在回驻地的路上偶然发现德国伞兵。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奥斯特罗乌莫娃·奥丽加·米哈依洛芙娜饰演热妮娅

高射机枪手,天生丽质,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个性直率泼辣,敢作敢为,聪慧善良,充满了朝气和魅力。她爱美、爱生活,敢于不顾一切追求所爱的人,她的这种强烈的追求也感染着女战友们。

我的电影回忆: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下面是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2年夏天……
 171铁路火车站上来了一批女高射炮手,这让火车站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大为诧异。少校答应给他派一些不酗酒、不搞女人的士兵,没想到竟然是些胸部高耸的女兵。
  女兵的到来给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瓦斯科夫为女兵们选择了一个旧消防棚作为军营,还为姑娘们修建了厕所和浴室。风驰电掣的军列偶尔从会让站一掠而过,德寇的飞机也时不时地光顾一下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村庄。
  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在阳光下裸露着美丽的身体,尽情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带来的惬意。
  在瓦斯科夫眼里,她们只不过是些穿着军装的女人,有文化,城里人,巧言善辩。瓦斯科夫熟记的《步兵操典》对于她们只不过是些常规的说法。她们有着数也数不清的特例,这个是集团军司令批准的,那个是方面军司令部规定的,瓦斯科夫对如何领导这些女兵伤透了脑筋。
  一班长丽达的丈夫,战争的第二天就牺牲在边境哨所,留下一个两岁的儿子。她经常偷偷地溜出军营,赶到城里看儿子。女战士们精心地为她保守着秘密。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丽达常常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军营,只有瓦斯科夫和副排长被蒙在鼓里。
  又是一个黎明,当丽达走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里莎、嘉尔卡前去消灭两名德军。
  准尉和他的女战士们涉过沼泽,穿过森林,终于在德军之前,赶到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出乎意料的是,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1972年编制为同名电影。导演是罗斯托茨基。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电影都是非常忠实于原著。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决定了电影必定会取得的成功。 
    二战中,俄罗斯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旨在向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少女的美丽白白地被不能显现女性身材的军装给埋没了!而当五个女兵一个一个地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搏斗中牺牲的时候,对五个女兵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瓦斯科夫准尉发出了感人肺腑的悲鸣:

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你们这些男子汉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而使她们饮弹而亡呢?

小说把像契诃夫这样的俄罗斯作家曾经表现过的美的毁灭的经典主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了新的发挥,也因此凸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潜在的反战主题。但这并不妨碍小说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张扬。垂死的丽达就是在听了瓦斯科夫这一番撕心裂肺的自白之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 
   
而小说对于瓦斯科夫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的描述,读了也令人回肠荡气—— 
   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寇上岸一步……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仿佛他,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 
    看外国电影,我还得出一个结论:内奸不是没有,但绝对很少。由此想到,为何中国的奸邪之徒那么多?怪不得有人发牢骚说中国简直就是一个汉奸的国度!

    201111619:50完稿

202529日上午发于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