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2025-01-14 10:42:53)
标签:

男人女人故事

第八集

贾充是个什么人物

分类: 文辛随笔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刘福新

好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吧,《家庭》杂志举行过“全国首次男性大讨论”,我从1996年的日记本里扒拉出当年的一篇日记,大略是:

男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难人”。先是女孩们满世界“寻找男子汉”,说什么“中国缺少真正的男子汉”,但女人毕竟“经不起太多的等待”,又不能都到国外去找,于是,“准男子汉”们总算凑合着被接受了,只是全没了当年男性家长的八面威风——女人们想“逼夫成龙”的有之,动辄以丈夫出息不大而“休夫”的有之……于是,爷儿们愤然而叹:“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翻开各类报纸,不断地出现“男人比女人活得更累”的苦水倾诉

……

在某种意义上说,男人比女人活得更累更压抑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很实在的一句话。从中国传统上来说,社会要求男人必须取得社会性成就,男人只好拼死拼活向前决无退路;不管怎么提高女人地位,但社会定位却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男人是强者”,他们即使再怎么难也不能暴露自身的软弱,终日里裹紧铠甲硬充英雄,岂有不累之理!

若在古代,男人窝囊,挺不起家,但传统的夫唱妇随,女人也就跟着受一辈子窝囊,无可奈何接受了。但如今的世道大变,你男人窝囊,女人可不乐意跟着窝囊,于是男人被鄙视的大有人在。即或男人在社会闯出了一片天地,也不一定受女人欢迎,因为你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事业上,却没有给她一个全方位的爱。

由此,许多男同胞感叹道:“下辈子就是变为低级动物,也不愿意再做男人!”

诸位女性博友,不知你听清了没有?我也是如此想的。

常听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但究竟哪句话

更符合实际?如果我们从《圣经》考虑,上帝造成了男人之后,才敲下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了女人,如此看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种说法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上帝只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就做成了女人嘛!但从孕育学来看,却又大而不当,因为所有男子都孕育在女人子宫里面,直到一朝分娩呱呱落地才算“出世”,因此“女人的一半是男人”这种说法好似更贴切些。可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科学,迄至今天老朽也没有弄明白。不管怎么说,男中有女,女中有男,近乎辩证法。

我居住的楼上有一位老教师,记得多年前与我闲聊,慨叹男人为何衰老得这么快,原因就是前列腺作祟。我那时对前列腺这个名字没半点儿印象,倒是这几年从电视广告中彻底了解了,不仅病症危害还有具体部位,看来广告到底还是有点儿作用。还有,也知道了病因——男性前列腺中有一部分女性子宫特点,待到年过半百,有可能雄性激素减少,这部分雌性激素活跃得很,压迫尿道,出现疾病。由此还想到有的女同胞年龄大了,上唇会隐约地显现一丝儿胡须,按照医学分析,是女性原本潜伏的雄性激素活跃起来了。以此而论,男中有女,女中有男,就不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同时,“男中有女”和“女中有男”这种特殊现象还渗透进人文社会,为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的人接受着或者排斥着或者半接受半排斥着。譬如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戏曲吧,早先是不容许男女同台演出的,因此京剧出现了“旦角”,一律由男性扮演,也就是男扮女妆,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就是代表;而南方某些剧种,譬如越剧,则长期由女子包办,也就是女扮男妆。

近些年,有个生长在关东山里的爷们,我忘记啥名字了,反正很火,那扮相那唱功绝对让人分不出性别来。

这种“反扮”,虽然有时候引起轰动效应,但有时也会引起反感,若实话实说呢,我也是反感大军中的一员。当然了,对于过去的京剧、越剧我是欣赏的,最反感的是香港的一些电视连续剧,譬如那个演“白娘子”的叶童,别说看完一集,就是几个镜头几句台词,我都头大了。我当时就放言“即使演艺不怎么样的男演员来演男人也比叶童强许多,何必找个叶童来扫我的兴?”

读旧报,一个大山里住着星星棋布般的几户人家,这里常闹胡子、起兵祸、降天灾,为此家家有枪,不但自卫,还打野兽,肉可食,皮可穿,还能到山外集市换回需要的物品,以此渡日;大半个世纪过去,乡民滥伐树木,野物绝迹。天下太平,化枪支弹药为犁铧耧耩,人也退化了,不那么凶悍了,年轻人温柔和顺,彬彬有礼,竟然也出了读大书的后人。待到大学毕业,后生与同窗结婚,在城市构建爱巢。可后来发现,男的从小生长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惯了。女的则在城市长大,晚睡晏起。男的生物钟顽固,天不亮准爬出被窝,女的嫌他土气、穷折腾,小夫妻总不协调,矛盾演变为冲突,竟至拜拜。两种生存状态,在一张床上对抗,就连他们共同拥有的文化也无可奈何!

由此想到了许多不在一个文化层次上的夫妇们,此等不协调可能更大。唯独有了一群儿女以及儿女的儿女,无法裂变。大陆执政党有“四个坚持”,倘若“微观”到家庭,这一个“坚持”也算重要的一个了。近听有人侃大山,说坚持就是“挨和”,窃以为用于家庭,土言俗语阐释得恰到好处,只有“挨”了方能平安无事,也就是“和”了。过去大多数家庭还不是这个模式?

台湾教授作客百家讲坛,谈周易,大受观众青睐,我居处的楼上,老老少少都锁定频道,一集不漏,视率极高。记得前些日子,老教授说了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振。他说:“男人娶妻应慎重,一个女人会影响到九代!”我以前亦曾有过相似的话,但我说的是“一个女人当四代。”这个“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影响”的意思。我是如何算的呢?该女子的父母公婆是一代,丈夫是一代,子女是一代,孙子孙女是一代。但是我的算法的确错了,我不得不佩服台湾教授的精到。试想,一个女子自出生到逝世,明着的影响皆能看到,可是她的遗传基因呢,她的习惯性潜力呢,都会影响到好几代。

我曾在历史课堂上“大放厥词”,那是讲晋朝兴衰、八王之乱引出来的一段话。说的是:

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十二岁时,武帝欲为其择妃,原本考虑纳卫瓘之女为太子妃,可贾充的老婆郭槐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暗地里贿赂宫人,托她们向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说合。妇人家耳根子软,杨皇后竟然动心了。她就经常给司马炎吹枕边风,要纳贾充的女儿为冢妇。但一开始遭到了司马炎的反对。司马炎是这样说的:“朕愿纳卫女,不愿聘贾女。卫氏种贤,且多子女,貌秀美,身长面白;贾氏种妒,子息不蕃,女貌丑劣,身短面黑。两家相较,优劣不同,难道舍长取短?”

这是关系到朝廷延续和兴亡的大事。司马炎原来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是屡经杨皇后提起,再加上一班朝臣偏袒贾充,到后来竟然走了样子。这一个决策葬送了晋朝江山,连杨皇后这个后来的婆婆也被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所残害。

这里需要简介一下贾充是个什么人物?当年的魏主曹髦乃曹操后裔,就是被这个任中护军的贾充唆使太子舍人成济将其刺杀于车中的。贾充弑主,为司马氏篡位建立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又为司马炎固请立世子有功,司马炎不是不知道贾充对他家族以及他本人的恩惠,可是大凡一个奸佞之人,任何人都是加以提防的,司马炎也不例外。一个奸佞之徒,不用说先天里就有恶性遗传,即使后天里更有细菌传染。再说贾充的婚姻,他续娶之妇郭槐是一个十分嫉妒的女人,娘家人就不算好东西,可以说是“根里坏”,正遇到两晋南北朝“女权主义”横行的时代,郭槐的嫉妒发展到淋漓尽致,以至于贾充这么一个穷凶极恶的男人也受困于河东狮吼,即使皇帝下旨也不敢迎还前妻李氏。他与郭槐生出的大女儿贾南风集中了贾充与郭槐两个“坏根子”的所有缺点,黑矮粗丑不说,性格极其粗野,权力欲极盛,是个一点儿教养也没有的女子。这样一个悍妇泼妇淫妇劣妇可说是所有朝代皇宫里罕见。再退一步说,倘若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子是个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也就罢了,偏偏接班人司马衷是个低能儿,按农村人家来说,丑陋蛮横作风放荡的媳妇跟一个傻瓜倒也匹配,可司马衷是晋朝第二代皇帝,这不明摆着江山要垮掉吗?而原来司马炎看中的卫瓘是个忠孝节义之人,可谓根子正苗子好,这样的遗传或家教都是不错的,假设卫瓘的女儿当了太子妃,晋朝还会这么快地衰败吗?由此而论,“贤内助”这个词汇的确不是可有可无的。司马炎原来说的那句“卫氏种贤”的话是十分中肯的。“种贤”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种子优良,譬如农民种庄稼,一想便知。“种贤”的不要,“种劣”的却纳为太子妃,国破家亡怪不得别人!或许老天爷讨厌司马氏明火执仗地篡权搞政变,派一个夜叉灾星来败坏他的江山社稷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由此观之,台湾教授所说的“男人娶妻应慎重,一个女人会影响到九代!”是何等正确。

换言之,女子嫁夫,也需慎重。记得当年我在故乡一处高中任教,有一位同事,坑蒙拐骗,劣迹多多。某女子在相亲过程中,抛弃了一个品质优秀的正在与她谈婚嫁的教师赵某,独独喜欢上这个陪同相亲的浪荡公子孙某,到后来,夫妻关系可想而知。非但如此,孙某几次因诈骗入狱,年轻轻的就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

所以说,择妻择夫不仅是一辈子的大事,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焉能不慎重也!有许多人为此后悔莫及。可是历史不会重来,后悔药的味道可不是那么好咽的。

20091241340打字结束

20091241430发于博客

2025年1月14日上午重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男人女人的故事(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