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望海散文选》摘录(四)

标签:
榕树下望海散文选咸阳杨焕亭漫眼人生林间小草 |
分类: 文辛随笔 |
趁着第四辑的编辑,我想说几句话:怎么发了三辑了,还没有见到当年(2006年)榕树下望海社团的好友?难道都不上网了吗?论年龄,除了极少的几个,绝大部分都比我年轻——我希望原来【榕树下】望海社团的老年朋友中年朋友青年朋友看到我的这个系列后,能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咸阳杨焕亭
摘录:
……面对李世民,“贞观之治”决不仅仅是叱咤风云的象征,不仅是从谏如流的写照,不仅是经济繁荣的印证。这位曾经吟咏着“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的英才俊杰,这位曾经“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的铁血男儿所探索和创造的制度使他不容置疑地站在了新的历史巅峰,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完备的制衡制度。皇上的诏书由中书省拟定。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长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复核。若能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员)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称“凃归”。而我们今天把历史演绎为一堆概念的人们无法相信,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不能直接发出诏书,否则,会被判定非法,中书、门下省有权拒绝签字盖章。史载宰相封德彝曾经因扩充兵员而建议太宗皇帝征集16岁丁男,诏书发到门下省,被魏征以拒绝签字而驳回。现在,站在21世纪的昭陵脚下,凝望眼前魁梧的塑像,我油然喟叹,这是怎样的一颗智慧的头颅呢?这是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呢?他率先对于皇权的约束和监督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昨天、今天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学家究竟以怎样的角度给予他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呢?而此刻,阳光下的塑像是微笑的、沉默的,只有那自信的目光告诉我们这些后来的寻觅者:一个善于约束和监督的政权必是生机勃勃的政权;一个宽容与和谐的时代,必是繁荣和发展的时代。
作者:漫眼人生
摘录:
时间一秒、两秒的流逝……情况危急,刻不容缓!我纵身跳入水中,一阵刺鼻的恶臭,让人窒息!感觉双脚深深地陷进淤泥,站在水里,一米八五的我,水已淹到脖颈,我屏住呼吸弯腰下去,在水里摸索着抓住孩子的手臂,将趴在淤泥里不能动弹的孩子拖出水面,岸边的战友协助着将孩子拉上岸。溺水受到惊吓的女孩,脸色苍白,“哇哇”地吐着喝下去的污水,幸亏发现早抢救及时,并无大碍。
文章题目:《认识你们真好》
作者:林间小草
摘录:
在望海一年时间里,我的性情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放松。朋友们一篇篇的美文,或富于哲理,或满含真情,或浓墨重彩,或写意人生,让人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自觉地就放宽了自己的心胸。社团头儿真诚待人、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特别是他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种人格魅力,让人敬佩折服,他大气、质朴、深情的文笔,精准的编者按,明快的评语,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还有婉约、细腻,在文字中渲染自己的情绪,在文中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主编砚砚姐;淡然、典雅,精致认真,文风质朴而居独到思想内涵的今秋姐;有着坚强信念、乐观生活姿态的芦苇……
……雄气大笔、知识渊博的杨焕亭老师、刘福新老师等一批驻社作家……在文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激发了自己的潜能……
……
一条条文字的小溪在轻轻地流淌进大海,一个个名字翻起一串串水花。拣起一个个美丽的贝壳,真的很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割舍。
走进望海,认识望海的朋友们,不论是生命中的插曲,还是永久的相与,我都会珍惜。当我不再拥有青春,老的不能上网的时候,这段旋律会一直泽润我的心田。当我坐在摇椅上什么也不能干的时候,回忆这段日子,我仍让怀念和感谢众位朋友,特别感谢给予我帮助和关爱的好朋友。我会在心里说:朋友,认识你们真好!
我的一句感想:林间小草的结尾说到我心里了!
2024年12月30日打于深夜
2024年12月31日上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编后:标签里的题目不知怎么了?修改多次,就是不行,这一次再三修改,看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