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外一篇)

标签:
多尔衮曾慧燕女士为了希望而活着伤心北戴河 |
分类: 文辛随笔 |

匆匆写下此文,不仅为了我自己,也为了一个在网络上遇到的高中生。我想用我的大半生感悟与他交朋友。
但我的文章却要从我的心灵里写起,如果我的心不诚,就不能算作“忘年交”了。因此我也将我的惶惑与苦难写出来,以减轻他的惶惑与痛苦。下面是我的几点真实感受:
走过一程又一程,面对着如水流年,我恍若隔世,虽闻天籁,却始终悟不出禅机之奥妙! 人生往往有一念之差。恰似山花烂漫之年,怀着童稚纯朴的梦投入社会大熔炉,一切都远非想象得那般纯真:数十年面壁破万卷,自以为满腹经纶,却因生性直爽得不到权宦之暂放一次绿灯的殊荣,平白虚掷去多少光阴,心力交瘁,哪里有片刻轻松!
人生往往有偶然的机遇。恰似东风趁人意,送我上青天。但那是相逢甚少,千百次的喜怒哀乐,却不曾遇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
人生难免有几个知己,一回回的扶植,却次次失之交臂,虽无怨无悔,可也并未得到一丝一毫的慰藉。
人生难免有隐痛,是境遇的蹭蹬,是飞来的横祸,是性格的悲剧,是社会的阴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隐痛是一个人灵魂中最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岂是借了什么东西可以打发的?或许举酒浇愁,不料酒入愁肠,反而引起阵阵抽搐。
普希金有句被援引频率极高的诗句:“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回忆。”但真正的隐痛和伤害却很难完成这样的转换,假若饮下的是浓酽的苦汁,很难变成醇香的美酒,至多是被时光稀释后,味道淡些罢了!
人生难免被愚弄,或者由于非人道政治和体制的粗暴,或者由于无从测知的命运的神秘拨弄,回首来路,足迹中总有太多的趔趄歪斜。
人生难免有挑战,不管你愿不愿意,即便你退避三舍,它也会找上你。面临人生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挑战,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忧郁沉闷。但又企图不断调节所谓自身的价值走向。
可这种调节如果是丢弃了自己的气节而作为条件,谁能做呢?当然我知道有些名人能做,譬如周作人之类,再譬如我们那些称“某老”的大人物。可惜我总做不了!以致于总也适应不了那股强大的潮流。
也许人生就是一位像模像样的人物说的那样,是性格决定命运吗?我不得而知。或许只能用那句“不如意事常八九”来自慰了吧?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一方面怀旧感愤,一方面又不得不同历史和自己交战,有时战得天昏地暗,永远得不到一个完整的满意的答案。
不正是这样吗,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人作为万物之灵,每时每刻不都在延续着成功与失败、追求与失落、理想与幻灭的悲剧吗?但是我要说,优点和顺利给人崇高感与理想感;缺点和失落会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真谛。
屡屡回首,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但在痛苦中追求,彷徨的人生就没有一丝色彩吗?赐予“天之娇子”们的是蓝天、阳光、鲜花以及受之有愧的荣耀,难道被上帝遗弃的人就不该有自己的一席存身之地吗?无须问天,无须问地,无须问任何精灵,人生的许多内涵和外延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言喻的,无法解答的!
某年暮秋登山,看到了一棵被压倒的黄菊花,主干损坏,眼看无望,但它的根上又发出了芽儿,难道这不是它的生命顽强地延续吗?刹那间心里就有种冲动,觉得最好学尼采,“笑一切悲剧”。把坎坷视为磨练,对磨难一笑了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如此旷达……
就在近几天,一位与我在网上认识的高中学生发到我的电子邮箱一封信,他与我认识纯属偶然,是我给他写的一篇悲切切的散文加了按语,那篇文章任谁看也是不够发表标准的,但我想用我的人生感慨来开导他,而不是为了他的错别字极多的文章。没想到这高中生把我当做了朋友,一定要我做他的“顾问”,我当然不能拒绝。高考的前一天(今年6月6日),他发到我邮箱一封信件,他说:“您老没空回就算了吧……”我怎么能不回呢?现在高考正在进行中,但愿他能听我的劝告,与他的母亲搞好关系,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使靠不上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的精气神还在的话。
人来到这个世界,失落了,重新编织理想的经纬。跌倒了,毅然爬起来,不仅有惆怅与悲愤,还要潇洒走一回!要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跌倒了,爬起来。仍然行色匆匆,一如既往,去升华自己的人生。因为人不是为了痛苦而活着,而是为了欢乐,为了理想,为了希望而活着。
疾书于2006年6月8日,11月12日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