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0,641
  • 关注人气:59,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外一篇)

(2024-12-26 19:05:48)
标签:

多尔衮

曾慧燕女士

为了希望而活着

伤心北戴河

分类: 文辛随笔

                         随笔: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外一篇)

         刘福新


随笔: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外一篇)



            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路羽女士给我寄赠一册她与另五位女士合著的《飞花六出》,这是一本散文集。书名很耐嚼,雪花是有六片(瓣)的,六出比喻为香港、澳门、珠海的六个女作家的散文作品问世。着啊!

  其中,有香港才女、报界精英的曾惠燕,写了一篇《骆驼的联想》,吾深爱之。

  她说:不知为什么,常常有一种感觉:我是一个在上走的旅人,就像《乡愁》一书的作者赫塞一样,经常在中途彷徨、憧憬和烦恼,同时也追求更美好、更崇高、更深远的东西。这是赫塞的作品所以能与我心灵深处相契的原因。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你是否努力过,发出那一份光和热。

   她还说:记不清在哪本书里曾看到下述一段话:如果我们的生前是尽责的,是无愧的,我们就会安坦的走近我们的坟墓,我们的灵魂里不会有惭愧或悔恨的啮痕,人生自生至死,如勃兰恩德的比喻:真是大队的旅客在不尽的沙漠中进行,只要良心有个安顿,夜里你卧倒在帐幕里就不怕噩梦来缠绕。

  曾慧燕女士这两段话太精彩太有哲理了。一是关于良心的问题,当属于内心世界,生前尽责、无愧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努力工作和诚心待人。二是关于对生命意义的诠释,不在于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而在于是否努力过,发出自己那一份光和热。这段话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话殊途同归,皆为铭言警句也!

 写于200611132100

 随笔:发出你那一份光和热(外一篇)


      

   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着

 

匆匆写下此文,不仅为了我自己,也为了一个在网络上遇到的高中生。我想用我的大半生感悟与他交朋友。

但我的文章却要从我的心灵里写起,如果我的心不诚,就不能算作忘年交了。因此我也将我的惶惑与苦难写出来,以减轻他的惶惑与痛苦。下面是我的几点真实感受:

走过一程又一程,面对着如水流年,我恍若隔世,虽闻天籁,却始终悟不出禅机之奥妙! 人生往往有一念之差。恰似山花烂漫之年,怀着童稚纯朴的梦投入社会大熔炉,一切都远非想象得那般纯真:数十年面壁破万卷,自以为满腹经纶,却因生性直爽得不到权宦之暂放一次绿灯的殊荣,平白虚掷去多少光阴,心力交瘁,哪里有片刻轻松!

人生往往有偶然的机遇。恰似东风趁人意,送我上青天。但那是相逢甚少,千百次的喜怒哀乐,却不曾遇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

人生难免有几个知己,一回回的扶植,却次次失之交臂,虽无怨无悔,可也并未得到一丝一毫的慰藉。

人生难免有隐痛,是境遇的蹭蹬,是飞来的横祸,是性格的悲剧,是社会的阴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隐痛是一个人灵魂中最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岂是借了什么东西可以打发的?或许举酒浇愁,不料酒入愁肠,反而引起阵阵抽搐。

普希金有句被援引频率极高的诗句: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回忆。但真正的隐痛和伤害却很难完成这样的转换,假若饮下的是浓酽的苦汁,很难变成醇香的美酒,至多是被时光稀释后,味道淡些罢了!

人生难免被愚弄,或者由于非人道政治和体制的粗暴,或者由于无从测知的命运的神秘拨弄,回首来路,足迹中总有太多的趔趄歪斜。

人生难免有挑战,不管你愿不愿意,即便你退避三舍,它也会找上你。面临人生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挑战,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忧郁沉闷。但又企图不断调节所谓自身的价值走向。

可这种调节如果是丢弃了自己的气节而作为条件,谁能做呢?当然我知道有些名人能做,譬如周作人之类,再譬如我们那些称某老的大人物。可惜我总做不了!以致于总也适应不了那股强大的潮流。

也许人生就是一位像模像样的人物说的那样,是性格决定命运吗?我不得而知。或许只能用那句不如意事常八九来自慰了吧?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一方面怀旧感愤,一方面又不得不同历史和自己交战,有时战得天昏地暗,永远得不到一个完整的满意的答案。

不正是这样吗,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人作为万物之灵,每时每刻不都在延续着成功与失败、追求与失落、理想与幻灭的悲剧吗?但是我要说,优点和顺利给人崇高感与理想感;缺点和失落会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真谛。

屡屡回首,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但在痛苦中追求,彷徨的人生就没有一丝色彩吗?赐予天之娇子们的是蓝天、阳光、鲜花以及受之有愧的荣耀,难道被上帝遗弃的人就不该有自己的一席存身之地吗?无须问天,无须问地,无须问任何精灵,人生的许多内涵和外延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言喻的,无法解答的!

某年暮秋登山,看到了一棵被压倒的黄菊花,主干损坏,眼看无望,但它的根上又发出了芽儿,难道这不是它的生命顽强地延续吗?刹那间心里就有种冲动,觉得最好学尼采,笑一切悲剧。把坎坷视为磨练,对磨难一笑了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如此旷达……

就在近几天,一位与我在网上认识的高中学生发到我的电子邮箱一封信,他与我认识纯属偶然,是我给他写的一篇悲切切的散文加了按语,那篇文章任谁看也是不够发表标准的,但我想用我的人生感慨来开导他,而不是为了他的错别字极多的文章。没想到这高中生把我当做了朋友,一定要我做他的顾问,我当然不能拒绝。高考的前一天(今年66日),他发到我邮箱一封信件,他说:您老没空回就算了吧……”我怎么能不回呢?现在高考正在进行中,但愿他能听我的劝告,与他的母亲搞好关系,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使靠不上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的精气神还在的话。

人来到这个世界,失落了,重新编织理想的经纬。跌倒了,毅然爬起来,不仅有惆怅与悲愤,还要潇洒走一回!要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跌倒了,爬起来。仍然行色匆匆,一如既往,去升华自己的人生。因为人不是为了痛苦而活着,而是为了欢乐,为了理想,为了希望而活着。

 

疾书于200668,1112日重新整理

 
  20241226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