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草花五出》赠书活动11月3日在“胶东小镇”举行(四)

标签:
草花五出胶东小镇张西彪葛有德合影 |
分类: 文辛友情 |
拙著《草花五出》赠书活动11月3日在“胶东小镇”举行(四)
(一)
葛有德先生是我赠书活动会务组的组长,他的发言基本上代表了“活动主办方”的意见。下面是他的讲话缩写: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举行我的兄长、同事文辛先生赠书仪式,我代表会务组向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年过古稀的文辛先生笔耕不辍,自费出资二十余万元,出版了六部宏篇巨著,并免费赠给了各地的朋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近几十年来,文辛兄跑遍了全国的山山水水,用镜头记录下全国的发展变化。更可贵的是文辛兄几乎跑遍了昌乐的每个村庄,记录下了昌乐境内各个村庄的历史遗存、风土人情和乡村新貌,给昌乐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生动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不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祝文辛兄身体健康,再创辉煌!祝在座的各位相互交流,文思飞翔!
此次活动的主宾是在济南铁路局任职的张西彪先生,这是他从网易电子信箱发过来的:
张西彪11月3日刘福新老师赠书活动发言提纲
尊敬的刘老师、各位新朋旧友:
大家上午好!
秋高气爽时,宾朋来相聚。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赠书活动,感谢刘老师对我个人的厚爱!
我和刘老师的初识源于网络,更确切地说源于新浪博客。当我十多年前,偶然浏览到刘老师的博客时,他拍摄的昌乐城乡花草树木、民房街景等反映老家风土人情的特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开始了我俩网上交流,直到后来添加微信好友,交流更加便捷… …大约在十二三年前的一天,我因故回到昌乐,第一个联系的就是刘老师,在“洪运饭店”的那次小聚,与刘老师愉快畅谈,从此更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应该说,在座的各位老师、文友,大多数是通过刘老师的博客、赠书活动和小酌的机会认识的。
我和刘老师属于忘年交,他这些年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文才,而是他的为人。接续孟部长刚才对刘老师的评价,我想还有一句话,送给他:您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老师为人正直,一生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对于社会上所谓的“潜规则”不屑一顾,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益都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又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五年函授毕业的人,一辈子坚守了知识分子的凛然正气。正直的人都性格倔强,这一点在刘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想,如果他能稍微“灵活”一点,以他的资历,谋个一官半职也是正常的,但是因为他性格中的嫉恶如仇,周边不少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对此,他从来不放在心上。
就拿赠书一事来说,在退休工资谈不上多丰厚,每月还要偿还房贷两千余元的情况下,自费二十余万元,出版一系列文学作品,抛开对社会的贡献不说,只从经济角度看,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但是,他做到了。
刘老师酷爱摄影。近二十年来,他作为昌乐不拿薪水的“市民记者”,先后用过多部卡片机和单反相机,走街串巷,足迹踏遍省内外和全县的山山水水,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影像资料,其价值都是金钱难以衡量的。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多次参加刘老师的赠书仪式,深得他的厚爱,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时间关系,最后预祝本次赠书活动圆满成功!感谢刘老师,也感谢前来捧场的各位新朋旧友!
(三)
下边是张西彪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我的第一篇赠书活动系列文章第一篇评论区的帖子.这个帖子很好,解释了我的新著《草花五出》。有许多读者可能还在为这本书的书名疑惑,读一读张西彪先生的这点评论就基本上理解了。
“飞出六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之六出。”刘老师新作取名《草花五出》,有其独到见解:自诩为“草根”,不慕虚荣;“五出”乃五种体裁,各具特色。借“飞花六出”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堪称完美。
2024年11月8日上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李修华老师可说是我的忘年交,不管什么时候,一叫就到。我都把他当成“家人”了。
李修华老师在我赠书活动中都主动服务,这一次的赠书活动,他依然是会务组成员。
前排左起(对面看是“左起”,实际上是“右起”):亓卫星、王国璋、刘锡山、孙笑山、刘福新、孟令杰、李作廷、葛有德、王俊杰。
后排左起:赵延民、于林太、孙希秀、赵文、李瑞建、肖广德、李伯京、李修华、张西彪、李建宝、刘化德、李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