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兰、蛸蚙、白头翁·附两组追补图片

标签:
紫玉兰开三季蛸蚙是蝉的一种雨后才钻出地面孙女梅溪捎来礼单 |
分类: 文辛随笔 |
紫玉兰、蛸蚙、白头翁·附两组追补图片
刘福新
(一)
主体图片即大题目中前三个分句“紫玉兰、蛸蚙、白头翁”,是在2024年7月12日拍的,背景是我到昌盛花园小区的理发室刮脸,之后拍了这些图片;当然,我那天傍晚拍摄的还不止是“紫玉兰、蛸蚙、白头翁”,还有昌盛花园小区二期西区南门外的“丽宾超市”,还有一位卖马宋饼的少妇与儿子,还有昌盛花园小区一对打羽毛球的青年夫妻。
这好几种场面,给我的感受是“温馨的、和谐的、具有亲和力的”。由此想起了附近一家超市和一家包子店,那家超市老伴很抠,三伏天热得很,超市里从不安装空调,不仅顾客热得难受,店员更是受到高温的折磨。另外,里边几个女服务员好似换了角度,说话又硬又冲,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许多人预料它关门(也就是倒闭),这预料很快地降临了。我小区南门斜对面,有一家卖包子的,那个一脸横肉——额头上长着横疙瘩——的女人,不像个女人,倒像个野蛮人,说话不叫说话,倒像是光在笼子里的一只怪兽,也难改她的包子店屡屡被卫生部门勒令停业。
(二)
还是讲主体图片,但这会儿,我只是解释“蛸蚙”。什么是“蛸蚙”呢?蛸蚙是“蝉”的一类,他是最早钻出地面爬到树上的, 也是最早展喉歌唱的,我曾在我的长篇历史小说中,写了一首民谚,头一个分句就是“蛸蚙叫麦黄”,是说蛸蚙最早露出地面、最早展喉鸣唱的,大约在麦子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第一个面对人类了。
可2024年7月12日已经是小暑后的第七天了,可以称之为“盛夏”了,怎么蛸蚙才出来?很不符合小动物出生的节令啊!
其实,今年的所有小动物的面世都晚了好长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今年的春天和夏天,缺雨,太旱,小动物根本出不来;近来连下了三场雨,蛸蚙才得以爬出地面,我这一说,大家明白了吧?
(三)
主体图片是2024年7月12日的,后边还附有两组图片,一组是7月7日的,是在我10楼的家中俯拍,没有解释的必要。另一组是7月10日,孙女梅溪要回北京,特地过来看望我和老伴,孙女梅溪虽然27周岁了,最近结婚了,但在我眼里,仍然像个孩子。她买了猪蹄、辣椒等四样菜肴,我仅仅炒了一盘山芹。孙女知道她奶奶刚出院,做不了饭,买县城的菜肴是替我操心。
另,孙女捎来了一份婚庆亲戚付资单,也就是礼单。这一份礼单是我问二儿子要的,为的是“以后还账”,这样说有点儿耿直,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我想解释的只有两点,一是有个名字“梁慧芬”,一家人都不知道是谁,也没有在宴会时见到这个人,我想了又想,是写的我婶母,顿时恍然大悟。我上学多,填写档案表多,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我明白,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婶母名字叫梁会芳,娘家是乔官镇梁家庄;我婶母在她那个年代,是绝少具有文化的人,婶母今年虚岁95,快百岁的人了,没有想到梅溪结婚,她老人家也上了个份子。她这100元比1000元都重,因为梅溪叫她“老嫲嫲”,隔着四辈的老人了。
梅溪来的这天,我的二儿子和二儿媳已经去枣庄了,因为枣庄那边还有酒席。这个我不说,大家都明白。
另外,梅溪对我说,这帖子是俺妈妈从大单子里专门拣出来又抄了一遍。这个我明白,我当时守着老伴和孙女没有做声,我想说的事,二儿媳教过多年的幼儿园,这圆珠笔字写的蛮不错呢。
2024年7月17日上午发
我到昌盛花园小区理发室刮脸,之后在小区里拍片。这是紫玉兰的夏季花。我几年来就发现,昌盛花园小区的紫玉兰能开三季,这真是了不得。
昌盛花园小区二期西区南门外的“丽宾超市”,夫妻二人都很有亲和力。做买卖就应这样,和气生财嘛,对不?
这是今年我第一次拍到蛸蚙。
详见正文。
附一:2024年7月7日图片
孙女梅溪来了,她买了四种县城的菜肴。
我老伴的腰部还是不行,只能坐杌扎,可不能坐沙发。
其它,详见正文。
本来这样的图片不发,但为了说明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