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过“卜式遭遇”吗?

(2024-01-07 10:27:32)
标签:

卜式遭遇

做好事受冷遇

现代卜式遭遇

本人就有之

分类: 文辛随笔

                                                     你有过“卜式遭遇”吗?

                                         刘福新

    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题目里的“卜式”,“卜式”是个人物,汉朝(前汉、西汉)时期的人物。而“卜式遭遇”,是指一心做好事却遭到冷遇。看来,无论古代近代现代都有被恶意曲解的正气之人。

西汉时期牧羊人出身的卜式,在国家遭遇困难、民众蒙受痛苦的时候,多次用自己朴实与真诚的言行,向国家与人民表忠心,最终感动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同时也得到了百姓们的敬重。

那时候汉朝正在和匈奴打仗,国家财政吃紧,卜式听说后,迅速赶往了京师长安,以平民的身份上书朝廷,愿意将自己财产的一半捐献给国家,帮助国家度过财政难关。

这件事惊动了朝廷上下,为了搞清楚卜式捐款的真实目的,汉武帝派特使找到卜式问道: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又问: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在这位使者的逻辑里,卜式主动为国家为社会做什么好事,一定出于或想当官或想伸冤之类的个人动机,不然就是很难理解的怪事。

卜式的关于自己动机的回答是这样的:“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资治通鉴》卷十九)

可见卜式这类遭遇,在古代中国就存在,近代和现代就更多,报纸上屡有捐献器官的人,遭到的却是冷遇。见义勇为救助车祸的人,反而被其亲属诬为“肇事者”,致使做善事的人吃官司,弄得身心交瘁。

中国有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做好人不仅得不到 善报,反而被置于种种尴尬乃至不幸的境地。这样一种氛围,无疑地在戕害着社会的良知、正义和公理。

这世道哪有这样的好人?这是出现在善事后的典型语言,因为看到过太多的骗子、恶棍、无赖、街痞、贪官、賍吏……笃信只有骗子是真的,以至于‘洪洞县里无好人’。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现象,已成为一种十分消极的可怕的社会心态。

卜式遭遇,实在是孔夫子千年教化的的莫大悲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诸如此类的悲剧统统比之为“卜式遭遇”。这个“卜式遭遇”是一种种负能量,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每一个人。

我对这个体会很深,因为我也有过卜式遭遇。到城乡采访,会遇到很多不屑的眼光,也遇到过质问:“政府给你多少钱?”好像我干公益事业为的就是钱?记得前些日子潍坊日报社的马慧丽女士对我采访,问我采访中最难堪的是什么?我直言相告,就是拿了政府多少钱的怀疑,我对这些懒得回答,但我希望多些理解,不要把我当成图财赚利的无耻小人。

2024年1月7日上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你有过“卜式遭遇”吗?
                     汉朝  卜式 画像


你有过“卜式遭遇”吗?
                      汉武帝刘彻图像
你有过“卜式遭遇”吗?
                      汉族与匈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