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潍坊缘分多多
(2023-12-19 12:49:58)
标签:
聊斋读后感潍坊取材不少林四娘潍水狐诗谳蝎客 |
分类: 聊斋浅解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潍坊缘分多多
刘福新
前些日子,将自己在网络(以前是新浪博客,后来是今日头条)发布的《聊斋志异蹇涩字词浅解》进行了某些补充与修改,托大家的福祉聊以成书。当然,我的这些文章是很窄狭很浅陋的。窄狭是说“面”不够宽,许多有代表性的未曾选入;浅陋是说探讨的不深,难以让读者有所收获。
近几天读聊斋,又有了一个发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篇数总共四百余,至少有三十多篇是写潍坊的——当然,我说的“潍坊”仅仅指现在的潍坊,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潍坊,因为现今的潍坊市是从“昌潍地区”衍变的。想当年的“昌潍地区”面积大呀,平度已经割给了青岛,五莲割给了日照,临淄划给了淄博。等等。
即便是这个范围被蚕食的“昌潍”的“接班者”潍坊,聊斋里也有三十多篇,这就很让人惊奇了。其实呢,说惊奇也不惊奇,原因吗,我后边再讲。
潍坊这三十多篇,其中又以青州为最。青州有《林四娘》、《绿衣女》、《诗谳》等一十九篇。
本文里,我想进一步谈谈《林四娘》:
林四娘则“遭难而死”,估计是因为逃亡而被害。聊斋里的林四娘死后,她的鬼魂和青州某官员谈了一场风花雪月和风月都有的恋爱。她的故事在康熙年间广为流传,且有不同版本。林四娘的身份多种多样,或妓女、或王妃、或妓女变王妃。
青州有个居民叫范小山,以贩笔为职业,在外地经商没有回家这年四月,他的妻子贺氏一个人在家生活,一天夜里被凶犯杀死这天夜里下了小雨,泥里遗留下一把题诗的扇子,是王晟赠送给吴蜚卿的王晟,不知道是什么人。
吴蜚卿,则是益都的大财主,和范小山是同乡,日常行为很不检点,所以乡邻们都相信是他杀了人郡县府将他拘捕审问,他坚决不认罪,惨遭酷刑,被屈打成招定了案经地方和上级机关反复审理,历经十几个官员之手,都没有不同意见。
周元亮先生补为山东青州海防道,复审在押囚犯到了吴蜚卿时,像是有些想法于是问道:“判吴某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范小山拿诗扇来回答。周先生仔细看了看扇子上的字迹,便问道:“王晟是什么人?”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再把记录供词的案卷拿来细读一遍,立刻命令脱掉吴蜚卿死牢的枷。
由关押死刑犯的内牢移到关押一般犯人的外监,范小山强力争辩,周先生生气地说:“你是想随便杀掉一个人就了结了呢,还是想找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大家都怀疑周先生偏袒吴蜚卿,可都不敢说出口。
周先生写好朱签,立即拘拿城南某店铺的主人,那主人很害怕,不知道为什么抓他,周先生问他:“你店铺的墙上有东莞李秀的题诗,那是什么时候题写的?”店主回答说:去年提学使来这里主持科考,有来自日照的两三个秀才,喝醉酒留下了题诗,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于是派遣差役到日照县去,拘捕李秀质对,几天后李秀被带到,周先生发怒说:“你既然做了秀才,怎么还去谋划杀人呢?”李秀连忙叩头,十分吃惊,说:没有这回事!周先生把扇子扔给他,让他自己看,说:“明明是你作的诗,为什么要假托王晟呢?”李秀仔细看过,说道:“这上面的诗确实是我作的,字却不是我写的”周先生说:既然知道你的诗,这人一定是你的朋友了,是谁写的呢?”李秀说:“从字迹上看像是沂州人王佐写的。于是就派遣差役发公函拘捕王佐,王佐到后,像审问李秀时一样审问他,王佐供称:这是益都做铁货生意的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周先生说:“凶犯在这里了”把张成抓来,一经审问,就认了罪。
在这之前,张成看到贺氏很漂亮,就想去挑逗她,又担心事情不顺利,就想着如果假冒吴蜚卿,大家一定都相信,所以他就假作了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拿着它去贺氏家,打算如果事情顺利自己就承认下来,若是不顺利就嫁祸给吴蜚卿,但确实没有想到会到杀人的地步。那夜他翻墙而过,逼迫贺氏。贺氏因为独居,一直准备着一把刀来自卫,她发觉之后,抓住张成的衣服,拿着刀站起来,张成很害怕,夺下了她的刀,贺氏用力抓着他,不让他脱身,并且大声呼叫,张成这时更加窘迫,就把贺氏杀了,丢下扇子离去。
沉积三年的冤案,一下子得以昭雪,人们没有不称赞周先生断案神明的,但终究这其中的缘故,后来本地士绅趁空向周先生请教,周先生笑着说:“这是很容易明白的,细读了供词案卷,贺氏被杀在四月上旬,当夜又是阴雨天,天气还比较冷,这时,扇子不是急用的东西,哪里有在忙迫的时候,还要携带着扇子来增加拖累的道理呢?想用它嫁祸于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曾经在城南避过雨,看到那酒店题壁之诗和这扇子上的诗,口气相似,所以姑且猜测是李生所为,果然通过这一点而捕获了真凶。”听到的人都很叹服周先生的才智。
诸城也不少,约有五六篇,譬如《金和尚》、《诸城某甲》等。临朐有《阎王》、《蝎客》两篇。
我想说一说《蝎客》:
《蝎客》原文很短。
南商贩蝎者,岁至临朐收买甚多。土人持木钳入山,探穴发石搜捉 之。一岁,商复来,寓客肆。忽觉心动,毛发森悚,急告主人曰:“伤生既 多,今见怒于虿鬼,将杀我矣!急垂拯救!”主人顾室中有巨瓮,乃使蹲 伏,以瓮覆之。移时,一人奔入,黄发狞丑。问主人:“南客安在?”答曰:“他出。”其人入室四顾,鼻作嗅声者三,遂出门去。主人曰:“可幸无 恙矣。”及启瓮视客,客己化为血水。
《蝎客》一则,可说是太恐怖了!之所以说恐怖,见寥寥几句叙述,贩蝎者躲于巨瓮,然黄发狞丑者作鼻嗅者三则已化为血水。
为什么将抓蝎子的事放于临朐县?我考虑,临朐县多山也。
安丘有《张贡士》、《果报》两篇。高密有《阿纤》一篇,寿光有《李象先》一篇,潍城有《潍水狐》一篇。
我这里专述安丘《张贡士》。安丘有个张贡士,因生病神志不清,仰躺在床头上。忽见从自己的心窝里钻出来一个小人,身长仅有半尺高。他头戴着读书人的帽子,穿着读书人的衣服,动作像个歌舞艺人。他唱着昆山曲,音调清彻动听。道白、自报的姓名籍贯都和张贡士的一样了;所唱的内容情节,也都是张贡士生平所经历的事情。四折戏文都唱完了,小人又吟了一首诗,才消失不见了。张贡士还记得戏文的大概内容,为人讲述过。
这个“张贡士”真有其人,据青柯亭本附记,指张在辛。张在辛,字卯君,山东安丘县人,康熙二十五年拔贡。尝从邑人刘源渌讲学,又从郑簠学隶书。师事周亮工,传其印法,故于篆刻尤精,与同时长山王德昌八分书,新城王启磊画,并称“三绝”。传见《青州府志》十八、《山东通志》一七五。
《聊斋志异》为何从潍坊取材这么多?老朽考虑,主要原因如下:潍坊离着蒲松龄老家蒲家庄不远,特别是青州,相距也就五十里左右,我在益都师范上学时,去过好几次淄博辖区,骑着自行车不大会儿就进入淄川和临淄了。潍坊人去博山,很多时候是要经过蒲家庄古驿道的,蒲松龄路边设茶,潍坊人与蒲松龄闲聊的机会很多,又加上蒲松龄在潍坊有不少朋友,因之,《聊斋志异》取材于潍坊的也就偏多。
不过,我看了一下,《聊斋志异》的取材竟然没有昌乐。
2023年12月19日中午发于今日头条
图片不让发——别的新浪博客网友不知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