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都昌行(第二集)

标签:
都昌荆埠子王母娘娘庙马传河的宅院李建宝的石榴树情感 |
分类: 昌乐村影 |
都昌村支部委员马传河是一位好说好笑的年轻人,由他拉我去荆埠子参观一座庙,我很乐意。换了一辆小点儿的车,我当然知道,沟沟坎坎,大车进不去,给村民压了庄稼更不行。
其实,我第二次到都昌采风是在2014年秋天这么个时候,我曾发过博客文章,题目是《观览都昌东荆埠秋光》。在那篇文章中,我借用了同族(营陵黄村刘氏家族)弟刘其安的一部分资料。
我在那篇博文的正文中说:
“余与本族(营陵黄村刘氏家族)弟其安者,皆二十六世也。其安嗜好古迹,精于古文,为邑之知名者。囊时,余曾推荐其安参与编辑《昌乐古文选读》。选读一书为昌乐县精神文明委员会所主持。此书太过仓促,以致颇负众人所望,但推荐一事,可表余对其安之钦服也。”
“其安弟博客颇具古典文学特色,除编撰“新聊斋”外,犹喜邑内古迹,囊发都昌东荆埠文数篇,余多数拜读,其中一篇题目为《都昌东京埠》,正文不长,特引如下:
“荆埠又名京埠、东京埠,在汉都昌县遗址之东,乃其天然之屏障。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所谓都昌“东有东京埠,南有千佛寺,北有卧龙沟”之东京埠即是。敝文《金銮殿上紫荆梁》取材于斯,山东省早期省委领导人李华亭烈士长眠于此。”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今天的都昌村的一些情况。南鄌北都这个说法由来已久。都昌其地,由国而县,由县而镇,直至式微为今天的一村。如果仔细考察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地貌情况,就可以知道古人在这里建起一座城池是有其客观道理的。都昌村居一高于四周之土埠。其南有古迹曰卧佛寺。再往南十数里,是以孤山为主的群山,山阴有秦汉以降一直到明清和民国尚存的驿道经过。村北有大沟曰卧龙沟。这个卧龙沟很重要。因为古人建城是很注重排水系统的。我们可以想见都昌故城的排水一定是经过卧龙沟然后流往今天的北庄一代。北庄是昌乐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比都昌要低三五米吧。然后水流再从此注入两侧的桂河与青龙河。这样的排水系统足以使都昌城完全可以避免水患。都昌西南一二里有古迹方林院,有古遗址谢家埠。再往西六七里是桂河,在古代这可以被认为是城防的屏障。都昌古城以东是青龙河。此河水流虽然远远小于桂河,然而当年都昌故城中的用水应当是取决于此吧。青龙河以东即是逶迤而上的东京埠。东京埠,南北蜿蜒四五里许,应当是古城的东南屏障。”
因为时间紧,我的拍摄很急促,但也收获不小。具体内容请看图片和图片下边的文字就行了。
高兴的是,拍下了陪同我参观时间最长的支部委员马传河的宅院我进去了……
高兴的是,都昌村书记李建宝的家我也进去了。李建宝同志的家就在社区办公楼附近,既然要上他的车,顺便进了他的家。李建宝书记边走边说:“您一进村,询问社区在哪儿?回答您的就是我媳妇。”一进门,笑脸相迎的竟然是进村遇到的第一人,一位十分秀雅的女士,怪不得村干部们与我说“那是俺都昌村第一美人。”到了社区后,遇到的第一位干部是李建宝同志,我不禁笑了——“还就是与你两口子有缘!”
2023年8月24日中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