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文辛中短篇小说逊的快件来了
标签:
拙作文辛中短篇小说集样书快件来了感谢冯伟山感谢李作廷 |
分类: 刘氏家族 |
认识刘福新老师,缘于十几年前的网络。那时没有微信,更没有快手和抖音,盛行在电脑上玩博客和QQ。就是那时,我在电脑上偶然看到了刘老师的博客,就进去看了看,竟让我大吃一惊。他的博客内容都是自己用相机记录的普通百姓的人和事儿,几乎涉及昌乐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街上的行人,小区的一角,农村的一处宅院,抑或饭桌上的几个小菜,都是刘老师镜头下的焦点。他的镜头记录了大量老百姓的日常和城乡的发展变化,极具烟火气息,接地气,很容易让人引起共鸣。除了照片,刘老师还配了精美的文字,可谓图文并茂,一读就欲罢不能。他的博客人气很旺,留言的也很多,动辄数十条或上百条。我还发现,每一条留言他都不厌其烦,一一回复,并且在他博客点赞的,他都会去人家博客点赞回赠。我觉得这人有意思,认真,对人也尊重,就关注了他。去他博客多了,就对他逐渐多了一些了解,刘老师是一名退休中学教师,还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和省作家协会会员,怪不得他博客里的图片和文字那么好呢。当知道他出版了散文集《月下小品》和长篇小说《侯景乱梁》时,心里忍不住暗暗叫好。文学创作是一件寂寞且枯燥的事儿,能坚持下来笔耕不辍的人少之又少。刘老师年近古稀,却不顾疲惫,执着于文字,他追求的不是所谓的名利,是内心深处的一片热土。用文字倾诉,也是对人生的最好诠释。
后来,我和刘老师见过几次面,都是在一些活动上偶然遇见的。因为爱好摄影,他脖子上总挂着一台相机,时不时举起来“咔嚓”一番。刘老师人长得精神,快人快语,让人觉得没有距离感,很好接触。有一次照合影,人多,不好取景,他突然一下躺在地上,滚了个半圈,侧卧着手举相机拍照。动作麻利,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让全场的人大为意外,一个劲地拍手叫好。那年,刘老师已经年过70岁了,为了拍好一张照片,还这样“卖命”,足见他是一个认真严谨,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再后来,又在他博客陆续看到了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文,动辄几十张照片,都配有详尽的文字,看下来就像跟着他旅游了一次,受益匪浅。刘老师古稀之年还到处游走,并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分享给大家,也是一种豁达的情怀和心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最美的风景一直在书里,在路上,在心中。
近日,接到刘老师电话,说自己要把这些年写的小说结集一下,并嘱我写个序。读了他发过来的电子书稿,着实又让我吃了一惊,长长短短的小说,虽然发给我的仅仅是一部分,可也有十四五万字,真是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啊。他的小说分两大类,一类为当代题材,大多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直击社会的阴暗面。让读者透过文字的表面,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社会制度的本质,并为制度的健全和优越“刮骨疗毒”。另一类为历史小说,以周朝、南北朝、隋朝等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世间的爱恨情仇以及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历史过往,让读者从这一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中看到家国兴亡的演变和社会乱象的根本所在。两大类小说,题材多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最能考验作者知识面的宽度。刘老师做到了,这宽度,是通过读书、学习、交流、行路等等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难能可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多年的刘老师没有把时间用在钓鱼打扑克上,而是不断地读书写作,并用相机记录生活,传递着正能量,让自己的人生得到了美的延伸的同时,也愉悦了他人,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啰嗦了这些,勉强为序吧。
2023年3月1日夜
自从2002年和2004年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月下小品》和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之后,痴迷上了网络,先是【榕树下】等多家文化网站,后是【新浪博客】等好几个博客,我在里边废寝忘食地奔波……2008年又痴迷上了摄影,真的是无一天不拍照,无一天不处理图片(PS),无一天不打字,无一天不发文。
电脑(计算机)成全了我的网络达人的梦想,可随即而来的手机上网,却让我很不适应,与其说是视力的减退,还不如说是心力的萎缩。我常想,若不是手机在人间的疯长,我的网络生活还可以照例滋润下去。当然,手机上网的敏捷,我不可能一直拒绝,明知跟不上也得跟,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坦然面对,好在本人从小就经历了种种磨难,承受了重重压力,磨难当头不投降,压力面前不退缩,迄今仍保持一腔热情与创作渴望,这是令我欣慰的。
深夜躺在被窝里,常打开手机荧屏翻拉翻拉,在处理我的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经常遇到出版社的广告,某一天深夜,在与河北中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汪书珍编辑交流时,凭我的直觉,这位非常年轻的姑娘汪书珍值得信赖,于是开始了微信视频与帖子的往来。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感谢网络的,它使我的文字和图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文学创作和图片制作的热情,我在网络,经历过榕树下、网易博客等媒体的兴盛与衰落,教训是深刻的,多年的网络奔波成果,竟然在一夜间丢失得干干净净……近些年来,又接到了本人网络大本营新浪博客发出的危险信号,不得不考虑,这十八年来的文字能否保存?这也是我纸质书籍继续出版的重要原因。
对我来说,虽说网络闯出了一片小天地,却对纸质书籍的出版明显怠慢了,这一怠慢不要紧,竟然长达一十八年……
对于这本集子,全靠大家来关灌溉。对于本书编著和出版给予了关注和支持的的朋友,希望读者和作者一样,不要忘记他们(她们)——
河北中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汪书珍编辑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想,第一个感谢的应该是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一直与我在新浪博客交流的冯伟山先生为本书作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李作廷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本地与外地的新浪博客、今日头条、个人图书馆和微信朋友圈的文友是浏览过本书某些文章的最早读者,感谢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与的精神鼓励;
衷心感谢诸位专家、文友、网友和亲友们,请接受我崇高的敬意!
寥寥数语,难以尽意,就此搁笔,权作后记。
文辛
作者简介
文辛,本名刘福新,号悦溪居士,一九四八年生于昌乐县小埠前村,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益都师范、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高级教师职称(副教授)。
已在十八个省市发表文学作品八百余篇(首)。
二零零六年,注册《榕树下》、《新浪博客》等多家媒体。被聘为《榕树下》驻站作家、新浪博客中国作协联谊圈副圈主兼管理员。
2002年出版散文集《月下小品》,2004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等会员。山东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昌乐县作家协会艺术顾问、《宝石城文艺》顾问。
昌乐县政协文史委史料编辑,与人合编《昌乐一中70年》、《昌乐蓝宝石》、《姜太公与营丘》等书籍。
中国历史学会会员,潍坊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其历史学术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三次,名字被收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
还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第二届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三届顾问。
内容简介(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