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遇到的“竹枝词”一例·竹枝词的作者·及其它
(2023-05-15 21:12:59)
事情的缘起
2010年 6月7日,应邀到昌乐县朱刘街道万庄社区采访刘瑞峰老先生,因为采访执笔人不是我,心情也就有些儿轻松,一门心思地干起了“摄影记者”的事儿。中午到朱刘街道党委大院吃工作餐时,在一间小接待室里,看到了一幅字画,上有郑板桥书写的一首茶诗,诗曰:
庐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当时感觉就不对,因为我以前接触过这首诗,当日深夜查“百度”,第一字却不是“庐”,而是“湓”。也就是: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吴历
白傅
纸本 墨笔 纵30厘米 横207.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幅卷首自题:“白傅湓江图。”卷末自题:“逐臣送客本多伤,不待琵琶已断肠,堪叹春衫几许泪,令人写得笔凄凉。梅雨初晴,写此并题。吴历。”铃“桃溪居士”朱文长方形印,“吴历”、“渔山”朱文方形印。又题:“偶捡囗笥得此图以寄青屿先生,稍慰云树之思。辛酉七月。吴历。”铃“桃溪居士”朱文方形印。卷首有“虚斋至精之品”朱文长方藏印及“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藏记”朱文印。卷末左下角有“虚斋审定”、“桢义”二朱文方印。
将“湓江江口”误写为“庐江江口”,也极有可能觉得古地名不被人知;而庐江曾举办过三届“茶文化节”,比较出名。
我发现网络里还有许多问题,有的人将“庐江”误以为是“庐州”了。一个是江西,一个是安徽,差得更远了。
补充说明
细看了一下本文第21幅图片,这个写字的马虎先生,还不是写的庐江,是写成泸江了。那就更荒谬了。如果是“庐江”,还可以说是古今地名衍变,地点还算没有大错,都是指九江一带。而“泸江”是哪里?是“泸水”吧?按照这个地名,可以分析为:一、泸水,今金沙江在四川宜宾以上、云南四川交界处的一段。二、泸水,即今怒江。这个马虎先生给了郑板桥一双好腿脚,忽然间跑到四川或云南去了。——2010年6月17日9:47补充
还有一种不同的版本
从百度还搜索到一篇“不同开头”的文章,复制粘贴如下:
(唐)无名氏
竹枝·盘塘江口是奴家
盘塘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茆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将“湓江”改为“盘塘”了。也许不是“改动”,是存在“两种不同的版本”。
翻译与赏析(就以“盘塘江口”为例)
这首民间小词,全用一位少女的答语写来,从中却可看出一段郎妹谈情的故事。
艳阳时节,青年男女们结伴春游。一位英俊青年和一位妙龄少女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他们巧妙地躲开了同伴,幽会一处,互吐爱慕之情。小伙子有心,姑娘有意,依依作别之际,自然要约会再次见面了。而一个“黄土筑墙”的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不可能常有借出游会情人的机会,小伙子情愿找到她家中,那么姑娘家住何处呢?需要问个清楚。小词没有诸多叙述,也没有言及小伙的问话,而从姑娘的回答写起:“盘塘江口是奴家”一句,藏问于答,写一方而双方可见,言简意赅,情节委曲,起伏有致。
“郎若闲时来吃茶”一句,这主意出得好!小哥哥千万别冒失,就说是来我家找口茶吃,免得别人看出破绽。至于我,早自有好茶伺候,随时欢迎你来吃。这可谓一语双关,既指点了情郎,也透露出姑娘盼郎早来的心情。
还是姑娘心细,偌大一个村庄,怎么找呢?或可认为那姑娘是茶肆小女,可这儿茶肆颇多,投错了人家怎生是好?于是她把自家住址特征告诉了情哥哥:“黄土筑墙茆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作品到此,戛然而止。那对情人当然都憧憬着有朝一日过上花前月下的恩爱生活,但这结局作者并没有明告读者。作品留给读者的印象,是那纯洁善良的姑娘,是那英俊痴情的小伙,是这对情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这明媚春光下的一段情思,着实耐人寻味。
作品写一对青年的恋情,截取了双方相约再见时的一个片断,甚至没有让男方出场,全用姑娘把自己住处告诉情哥的答话述出,取材可谓精当,文字省净,全用口语,而内容含量极为丰富。
这是一首言情小词,但几乎全是景语,那盘曲的池塘,明净的江水,水边池旁的村落,黄土筑墙的茅舍,门前竞放的紫荆花等等。这一切景物,又全让一线情丝贯通着,使得那个普普通通的人家,具有莫大的魅力。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原是巴渝(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歌,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据以创作新词。
也就是说,竹枝词是唐朝大文人刘禹锡所创。
下边是刘禹锡的两首代表作: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第一首诗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第二首以客子口吻写思乡之情。它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歌唱自然地引发怀乡的幽思。其抒情主人公可以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客商。
2023年5月15日下午发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