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二阕敬亭山茶园感怀

标签:
南歌子二阕敬亭山茶园感怀图片杂谈 |
分类: 文辛诗词 |
南歌子二阕
刘福新
诗意引兴致,携妻逛敬亭。幽径深处绿田馨。沉迷梯田花气、醉难醒。
茶色遮楼暗,诗仙落墨铭。山峦绵延似无形。石磴苔青湿润、望崚暝。
注一:诗仙落墨铭:唐朝大诗人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格律对照
(以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为例。)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画堂开处晚风凉。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张泌简介
张泌(生卒年不详),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唐末五代文学家、诗人。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尉。唐亡前后主要在武安军节度使马殷统治的湖湘桂一带活动,官至中书舍人。张泌能诗,擅作曲子词,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还创作过小说《韦安道传》(又名《后土夫人传》)等,在唐末五代流传甚广。丁诗,徐铉称其“调高才逸”(《送张泌郭贲二先辈序》)。《全唐诗》存诗1卷。
本人新郎博客文章《安徽宣城敬亭山小札》原文中的部分:
据资料:敬亭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此山坐落在宣城市区北郊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似众星捧月簇拥在一峰周围。敬亭山虽不高,但在此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
敬亭山有千古诗山之誉,风流不绝之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齐谢朓诗赞:“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诗仙李白七次登临,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古绝唱。至此之后的一千多年,敬亭山吟无虚日,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轼、文天祥、汤显祖、文征明、石涛等先后登临,本土名士梅尧臣、贡师泰、施闰章、梅清倾力吟咏,先后有300多名文人墨客、数以千计的诗文记画涉及此山,“遂使声名齐五岳”。
山峦绵延、水光潋滟、山花烂漫、白云悠闲,这正是诗意盎然的“江南诗山”敬亭山。诗情山水之间,亦有历史沧桑。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但风雨兵燹,名木古迹几毁坏殆尽。其中幸存者有宋代双塔、古昭亭坊、虎窥泉等。同时,这里富有动植物资源,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和属于敬亭特产的敬亭蝾螈等。其中,杜鹃花为敬亭山花,李白有“蜀国曾闻子规啼,宣城又见杜鹃花”之名句。此外,敬亭山还以茶闻名,历史上早就有了采茶的文字记录,其物产有名者为敬亭绿雪茶,有清代施闰章咏茶诗:“敬亭雀舌争相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变,乍疑花气扑山泉”。
自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继谢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到了宋代,有苏东坡,梅尧臣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僧石涛更是驻锡于敬亭山脚下的广教寺,以敬亭风光为背景,留下传世名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径宣城即兴吟《七绝·由宣城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敬亭山位于宣城区北郊。历代文人追寻谢、李的足迹,纷纷上敬亭山挥毫泼墨。宣城因为敬亭山这座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南诗山而被誉为江南诗城,合肥工业大学将宣城校区内教学一号大楼命名为敬亭学堂。
下边是敬亭山其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