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函谷关实拍纪实(平水韵)

(2023-04-13 18:56:19)
标签:

函谷关实拍纪实

七律函谷关纪实

平水韵

附古代函谷关诗词

图片

分类: 文辛诗词

函谷关实拍纪实  (平水韵)

刘福新

独仗峦关据上河,今来此处已停戈。

边烽电掣金刁急,羽檄风驰铁马过。

百战关头余碧血,千秋遗老尚讴歌。

老夫难得亲来拜,试想当时更峻峨。

取“五歌”韵。韵字:河、戈、过、歌、峨。

 

七律  仄起式(偏格七律)格谱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图片如下:

 

 

附一:图片下边的注脚

1、本人2018929上午抵达了函谷关。拿着杯子的是与我一起下车的人,当时他说了个地点,好似是河北省邯郸人(只能说是“好似”)。

2、北行,有水渠。

3、水、桥、树、山。

4、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8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

5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330余种。

6、塑像。

7、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8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0021020,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函谷关旅游区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字。

9、景区示意图。

10太初圣宫

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有有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庙院现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11《蜀中楹联赞函关》

12、《乙酉公祭先哲老子文》

13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14紫气東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東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15有一个大院,是“仿秦汉建筑”,名曰“函谷关大道院”。老远地听一位女导游讲,是2011年一个台湾人出资建造的。16我登上了关楼。

17、设置了自拍 10  遥控

18、站在关楼上朝西拍。

19、朝着西北方向拍照。

20、朝着东北方向

21关楼简介

22、留个影

23、我站在函谷关关楼的东边拍摄的。

24、邯郸人,王树强。第一集里曾说到这位小伙子。

25、这一个游览小群体是河南洛阳嵩县的。

26、找了好几个角度给他们拍片。

27东起弘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谷深50~70米,谷底宽10米左右,窄处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辔一泥丸而东封函谷2000年村内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之一斑。

28向我提出拍摄要求的游客。

29、这个销售电瓶车车票的女人非叫我下来不可,说什么先让购买了集体票的上。我说:散户买的票不算票吗?可巧,车里的游客是我拍过照的,都说:老先生坐下了,就不要下来了。其实,车里的游客也不满。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景点服务人员的——。(这个注脚,因为我急匆匆去潍坊,没有打出来,现补充。——2019381615

 

附二:函谷关十三首以及人物简介

(一)唐 宋之问

过函谷关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人物简介:宋之问(约656 — 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二)

  韦应物

《经函谷关》

 

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
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
秦皇既恃险,海内被吞食。
及嗣同覆颠,咽喉莫能塞。
炎灵讵西驾,娄子非经国。
徒欲扼诸侯,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宝,豺虎起东北。
下沉战死魂,上结穷冤色。
古今虽共守,成败良可识。
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
驰车一登眺,感慨中自恻。

 

人物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三)

胡宿

函谷关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

人物简介:宋常州晋陵人,字武平。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知湖州,继前任滕宗谅兴学校,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胡公塘。历知苏州、两浙路转运使,迁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次年致仕。卒谥文恭。有《文恭集》。

(四)

  张九龄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人物简介: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五)

  于邺

几度作游客,客行长苦辛。
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
岁远关犹固,时移草亦春。
何当名利息,遣此绝征轮。

人物简介:于邺,字武陵,唐朝杜曲人,诗人,著有诗集一卷,传于世。

(六)

  汪元量

函谷关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函谷关

西风吹我度函关,古壑泉声静自閒。
老子骑牛沙上去,仙人化鹤苑中还。
断崖木脱悬残日,绝域云横失好山。
旧说度关珠履客,一声鸡唱翠微间。

人物简介:汪元量(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诗人、词人、宫廷师。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 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陷落,汪元量随三宫迁往大都,出入宫中,侍奉元主,曾经在狱中探望过文天祥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出家为道士,获准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汪元量诗多记录国亡前后事,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诗有诗史的称号。汪元量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词集《水云词》。

 

(七)

李涉

晓过函谷关

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遇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人物简介: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约806年前后在世。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八)

汪遵

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人物简介:汪遵(生卒年不详),一作王遵(据《全唐诗》),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唐代诗人,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

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

 

(九)

  杨齐哲

地险崤函北,途经分陕东。逶迤众山尽,荒凉古塞空。
河光流晓日,树影散朝风。圣德今无外,何处是关中。

人物简介:杨齐哲,唐代人,长安四年官洛阳县尉。撰写了《韦维善政论》。

(十)

胡曾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咏史诗·函谷关

·胡曾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人物简介:胡曾[céng](约839?),号秋田。唐邵州邵阳(今属于湖南),唐代诗人,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而著称。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年),路岩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十一)

岑参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人物简介:cén, shn。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以上共诗三首。

另:

函谷关  李齐贤

形胜平看十二齐,下临无路上无梯。

土囊约住黄河北,地轴句连白日西。

天意已归三尺剑,人心岂恃一丸泥。

秋禾满亩风尘静,稳跨征鞍听午鸡。[

作者简介: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又号栎翁,高丽(今朝鲜)人。年十五登科,历仕本国,官至门下侍中,封鸡林府院君,卒谥文忠。著有《益斋乱稿》《栎翁稗说》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曾随忠宣王至大都(今北京),与姚燧、赵子昂诸公周旋。后又数次来中国。其词在《乱稿》中,以行旅、山水为主,写景极工,笔姿灵活,颇得帆随湘转之妙。

 说明:图片上传失败,没办法,到今日头条发图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