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2022-11-16 15:01:39)
标签:

昌乐城中那座山

在山顶的沉思

一河两路随拍

图片

分类: 昌城衍变

 


 摄影感慨:我站在“城中山”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20221111日图片日记

                                  刘福新

20221111日傍晚时分,我想出去逛逛,到哪儿呢?反正天快黑了,走不远的。想起了“城中这座山”,哈,就登这座“山”吧。

在山上打开手机,听着“今日头条”里我自己的文章,也听着其他作者的文章。因为“今日头条”里播音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读完了我的文章,就读紧挨在我后边的文章了。

有一位作者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思索:那位作者在谈“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我这几年越来越讨厌这句“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我为什么要讨厌这一句话呢?

这一句格言早已成了“不讲气节”、“没有操守”的别名。于是志士仁人总不肯改变自己来迁就环境,并且在积极方面,还要改造环境,来迁就自己。这样一来,就变成应付环境了。

适应是一种觉悟,应付却是一种手段。为了应付,往往不是以真理为前提,而是以利害为前提。眼看目前的难关过不了,就勉强委屈一下自己,以求渡过难关。这样,往往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一个难关渡过去了,就以为天下从此太平,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却不知道若非彻底觉悟,彻底改变了自己,仍旧是难关重重的。

老朽生就的死脑筋,从来也不知道遵循‘识时务者为俊杰’格言,我也惊叹,“我为何这样子”?但我终于明白了,我活了七十五岁(虚岁),迄今也没有学会“应付环境”的本领,也就是说,我的“操守”还没有丢弃。关于这些,我有许多历史上的小故事,再过几年吧,我会讲述给读者听的。

本来不想打字了,这不,还是忍不住……

正文与图片无关,若有其它文字,可参考图片下边的注脚。

20221116日下午发布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2年11月11日16点20分。

本人所住上海花园小区西门内。给四个童儿拍照。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16点24分,拍方山路与流泉街十字路口。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在“城里那座山”的山下拍摄的第一幅图片。种菜好可以这么种。

拍于16点30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在“山”半腰远拍。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这几天经常考虑:有这么一块“过渡带”挺不错的呢!能拍到国际花园小区,能拍到昌乐县市民广场,能拍到流泉街和新昌路的高楼,能拍到昌乐县气象局,能拍到南流泉和北流泉的蔬菜庄稼,尤其是能拍到“山”下(主要是山北)的临时“待用空间”,融城市、乡村、高楼大厦、自然植物于一体,多么丰富的形貌!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从这儿登“主峰”。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登山后,看到了刚才种菜的妇女。

在山下时,我们有一段对话:

您这样种菜呀?

是的。

您老家是哪儿?

曹西楼。

(我没有问是娘家还是婆家?一般来说,是说的婆家,婆家也就是自己的家。这个一半错埠了的,不想我老伴,人家问她哪儿人?她常答“边下河南”,我当即批评她:“你还是没有出阁”是吧?我老伴是文盲,一直分不清哪是自己的家。我想这位妇女肯定不会答错。)

我到曹西楼采访过多次。用百度就能搜。

(看来,这位妇女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我怎么不认识你?

那你认识我妹夫邓汉军否?我妹夫在曹西楼驻村好几年。

我是曹西楼,我怎么不认识邓汉军?

(看来,我是遇到一个见识格外贫乏的人了。无言)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往北拍。看到昌乐市民广场的标志物了吗?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往西北方向拍。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往东拍国际花园小区。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选了个最佳角度,拍摄东边的笔架山南延部分,也就是首阳府农场我种菜的地方。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夕阳很大很美!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昌乐县气象局主体大楼。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昌乐气象局主体大楼西边。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测气象的设备。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山顶上的茅草。

茅草不是生活在水边吗?

如今的自然状态有些“异化”——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拍“山”的西北面。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拍摄“山”的东北面。

我觉得这衣服图片比较好,因为“动了脑子”。

山与小区结合在一起。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山”顶西边拍‘国际花园小区’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这是昌乐气象局的一位女士,好像是张爱玲局长(我真得看不清,即使处理后的照片),如今的视力太差了!

我在“山”顶问:“认识我吗?”

她答:“怎会不认识,大名人!”

哈,让她说得羞臊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从“山”西坡下山。

这儿今年荒着。我已经打听过了,这儿的一片空地即将动工,看来,这儿要变模样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勤来拍拍吧,以后,这儿可能就变为“楼群”了,我的这个“摄影特殊基地”就不存在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喇叭花与苍子。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好几天没来,柏油铺起来了。变化真大呀!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落日隠入一片树林中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一棵大柳树。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山沟里的菜地。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下水的管道。这个措施好!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现在还不能叫河水,暂时就叫溪流吧。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河边的芦苇。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这一个下水管道已经被雨水冲垮,要重新修建了。不是我爱管闲事,当着‘不拿薪水的市民记者’总得提点儿建议吧?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对话

“这位女士,给您拍个照可以吗?”

(不回答。待了一会儿)

“可以呀。您姓刘吧?您住上海花园小区吧?”

您住哪儿?

昌乐一中?

“啊,一中的老师?”

“不是老师,我只在里边住。”

(我明白了,是学生家长或亲戚,是陪读)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在“一河两路”随拍。朝东南方向拍。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有了这条“一河两路”,昌乐县气象局“藏”不住了。大门口通泊油路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一河两路”是一个为市民谋福利的工程,路边的绿地里也有花儿作伴。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方山路路东的路早就铺好了。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我踏着落叶回家。落叶也是一种美!冬初,不断地飘下树叶,这当然是一种大自然的美!人行道的落叶若被清理掉,那就体现不出大自然的美了。

突然想起了昌乐市民公园那一棵又高又茂盛的“荆子”,年年盛夏有蝶儿蜂儿聚集,恰好又在池边,太美了,可前年不知被什么单位砍伐?我见人就问:“谁砍的?”没有承认的。我几次都守着管理这一带的人员发牢骚:“不懂得什么是美?这样的人必须下岗。”

附:这一幅是当天午后的

我站在“城中”上·我走在“一河两路”上
         拍于2022年11月11日13点4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