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昌乐途中,亲一亲汶河!

标签:
回昌乐途中亲一亲汶河给李玉成李雪梅拍照丁家庄大桥与汶丰村图片 |
分类: 知识交流 |
这是下集。迟发了好几天,原因吗,我在考虑这篇文章怎么布局?我在10月3日晚上发过一篇《溜达溜达》的文章,文中对于每个人(不止对我)都是有用的,可惜这篇文章,由于很不起眼的题目被读者忽略了,今天我想再复述一遍:
忘记哪一年了,读了篇文章,好似是讲“空白”和“布白”的。
先看“空白”。大体意思是:“空白”可不是闲着没用的东西,它有妙用,是中国写意艺术的点睛之笔。它是艺术家镶嵌在作品中的一扇精致的窗棂,我们从窗口极目远眺:落日沉到鲜花覆盖的山后,一叶扁舟隐没于远处的岛屿,群雁穿行出没于云间……一派清疏而空灵的韵境,悠然而意远的景象,让人流连兴味。
这是讲的绘画了。我知道我的百度网、新浪网、头条网的好友中,精于绘画的不少,喜欢绘画的更多。我这外行一说,兴许可能引起点儿共鸣。不瞒大家,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只是忙于教学,没能继续下去,其实,也不可能继续下去。
再看“布白”,这个是讲书法的。书法的美在气韵,气韵的关键在布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也就是说“若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副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反之,字字安分守己,互不干涉,那空白处便无摇曳而来,迤逦而去的风神。
我还说,“我与我的菜园子”,其实就是我生活中的“布白”,许多当地文友,许多网络中的老友都觉得我不可能去侍弄个菜园子,可我实打实地地干了。
今天晚上,我要发的这篇《回昌乐途中,亲一亲汶河》更是本人生活中的“空白”和“布白”。这些日子,因为疫情,总圈箍在昌乐县城,这一回到安丘南逯,不就是一叶扁舟隐没于远处的岛屿,群雁穿行出没于云间吗?这不就是绘画中的“空白”吗?
书法中的“布白”,亦如这次安丘之行。
10月4日14点之后,告别了这次共度重阳节的朋友,我们会昌乐。14点40分,我拍下了回程中的第一幅图片。三棵白杨,一个测速标识牌。
以前,我不止一次地拍过汶河,对于汶河的情感很深,正如李玉成这位小老弟在《汶河人生活圈》发布的《重温红色记忆,共度重阳佳节》一样。所以我在题目中用了“亲一亲汶河!”
最后谈一谈与李玉成这位小老弟的交集:我们的结识是很早的。我说的“很早”,是指我退休之后,与文艺界的接触。记得2008年之前就已认识,之后就更熟悉,那时候,他是昌乐县文工团团长、书记。再后来,他到昌乐传媒集团任职。兼任昌乐县曲协名誉主席。如今,他是昌乐县融媒体中心驻高崖库区的干部。
此文,附两幅图片,是欧普照明邱师傅的,我走到楼下,正好碰上,此事,我在回昌乐的途中就已经接到邱师傅的电话了。
2022年10月12日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见正文。
这个也许是个水库。
哈,短短几句话,我收获颇丰呀,起码是获取了四个信息。
汶河(安丘段)治理工程。
汶河是一条界河,昌乐与安丘都有责任和义务将汶河治理好!
附:欧普照明邱师傅给我安装书房日光灯,楼下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