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拍片的故事
标签:
杂谈 |
瞧一瞧刚拟的这个题目,就想笑,但又是朴实无华的。每个人,男人女人,老幼中青,不可能没故事;每个地方,远远近近,家中外边,也不可能没有故事。
昨日下午,累了,眼睛累了,脖颈累了,脊背累了,腿部累了,那就出去一趟吧——
出小区南门,横过马路,从颐轩国际小区的北门进,我想让我的每一步都能够赏景,强似顺着马路走。在颐轩国际小区又遇到一个粘知了的,我为什么用了个“又”字呢?因为在我居住的上海花园小区已经碰上两个了,不过,我没能拍到它(知了)。在颐轩国际小区,我拍到了。我不主张粘知了,可这事儿我还得借助粘知了的人的帮助,紧靠我自己,是很难拍到知了的。这一回,又拍到了。
出颐轩国际小区的西门,沿方山路南行,到虹桥,转入那条熟悉的小路。
拍芝麻,拍辣椒,拍地瓜,拍蚂蚱。特别是蚂蚱,今年第一次看到它,顿时觉得很满足,总归是创造了个“第一次”呀。
拍蚂蚱时,有一先生,大概年过五十,与妻子侍弄庄稼,先是朝着我笑,后是开口问:“您姓刘吧?您拍的这块地方的老太太,还有您拍得高崖水库库区的村庄,我看了,很好的!”
一愣,您从哪儿看到的?手机呀,他答。我不是问手机,我问的是哪个网站?头条呀。他说。原来这么多人看头条,我有点儿忐忑了。当然是心里的忐忑,因为我一直觉得接触“头条”的很少,这冲破了我的上网理念。
天越来越阴了,厚厚的云层从东边压过来。但我认为只不过云层厚点儿,雨一时半会儿还要顿一顿。
一片花生地里,长出了“老牛斜涎”(昌乐俗称),这种植物蒸着吃不错的,再说,给这片花生的主人灭了荒,岂不是一举两得,但我没有到塑料袋。
远处有位农妇摘黄瓜,我一说,她特痛快,进屋(棚子)拿出了一个新塑料袋,我说,装野菜不用新的呀……
刚摘了一把,停了。先用相机拍,后用手机分辨。软件的名称叫“形色”,是四川绵阳好友巴蜀山野发给我的,我还没有实践呢,这一回试一试吧。嘿嘿,没带眼镜,手机荧屏模糊(这也是我不愿意手机上网的原因之一),况且这个形色软件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鼓捣了一大会子,才拍下来,原来它的学名是“铁苋菜”。啊,铁苋菜,我记住了。(见插图)
就在慌里慌张鼓捣手机的时候,雨来了,铁苋菜仅仅摘了小把。
雨不大,很温柔的那种,我缓缓返回。在国际花园小区东墙外,遇到了一位老学生宋继红,其姥姥家是边下街,也就是说,她妈妈是我的同族长辈。
雨是微雨,下了也就半个小时,待到从普乐超市购买食物出来。雨,停了。
2022年7月28日上午发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