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之旅[八]水师学堂(下)(威海烟台旅行第十七集)

标签:
水师学堂下集水师学堂是个三进大院汉员教习洋员教习正门倒坐厢房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刘公岛之旅[八]水师学堂(下)(威海烟台旅行第十七集)
看罢小戏楼,踏上小石阶,我看到的是“汉员教习宿舍”、“洋员教习宿舍”,还有“学生宿舍”、“招待所”。我觉得前边两个名称是规范的,而后边的两个名称有待商榷。
再朝上走,又是一处石阶,又是一个宽敞院落,还有车辆,好似是“闲置”的,这些车辆纯属今人的,与水师学堂没有丁点儿关系。
整个景区就是我一个人(老伴在那个简陋大门处坐着休息),这种寂静我是耐得住的,也更利于我思考。我想什么呢?46个学生,占据这么大的地方,可见刘公岛当年的人迹罕至,比起现代史上的黄埔军校,那这地面也太荒僻了。
我不由得“回拍”起来,我好想多拍几幅图片,与读者分享这威海水师学堂的面貌,尽管许多房舍是今人仿造的……但已经离我渐远的小戏楼是原始建筑呀。我不知道小戏楼为何能存留至今,或许是今人中的头头脑脑们觉得拆掉可惜……
因我是反方向参观的,因此,最后看到的才是大门。这儿是管理人员办公的地方,有“委员公事房”、“总办会客室”、“汉员教习公事房”等……
大门内见一女工作人员,这也是我参观期间唯一遇到的人了。搭讪后,给其拍了一张侧身照。
有一幅图片,我是格外注意的,说的是:正门、倒座与厢房,还说“照壁是学堂的原建筑物”。不知读者看到这个“简介”有何感想,反正老朽是牢记心中了。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倒座房”吧。什么是“倒座房”呢?倒座房是指开门方向与整户的大门相反的房子,或者说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门窗朝北,采光不好,一般是下人(仆人)居住的房舍,但从我参观得到的信息,这一排房舍却是官员与教习的办公室。那么,原始的功能是这样吗?是不是现代人“错置”了?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之后,出大门(正门),拍丁汝昌亲笔题写的“威海水师学堂”匾额。
大门外的影壁和东辕门是我拍摄的重点,因为它们都是原始建筑物。
又请女工作人员为本人拍照。看来,这位女士对于单反相机的实际操作太少,没有对好焦……
手机响起,老伴急了,一愣,拍了这多么长时间,嘿嘿,一个历史课的看哪儿都有“戏” ……
高大的照壁,巍峨的正门,玲珑别致的由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笔题写的匾额,中西合璧的清代戏楼,这里,就是坐落于刘公岛西端的威海水师学堂,这座堞墙环绕的大院落,虽经历甲午炮火和百年风雨,仍不失昔日的宏伟壮观,我想,我不仅大饱了眼福,还让我这个退休十多年的历史教师重新接受了一次近代史教育……
2021年11月13日上午完稿,并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附:编辑此文期间的遭遇拍摄记录
我一开始用鼠标定为“不允许”,之后,怎么也调整不过来了。
我的初衷是,先上传图片,以后再“打字”,先将图片放在“草稿箱”,结果呢,弄巧成拙了。现在,我打好的文字不允许贴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