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上午,妹夫邓汉军电话,问我有没有其它安排,说要拉我去营丘镇潘家老庄。他去会友(驻村时的房东),我去采风。一大阵子没去昌乐南部乡村了,恰合心愿。
车到乔官,加油。之后,给营丘镇老干党支部书记庞希杰打了手机。
与妹夫说:“到营丘镇党委打个招呼吧,进了村也名正言顺。”
上二楼,寻“文秘办”,第一个门就是,也太顺了!袁康运主任很热情,马上联系文化站站长刘艳,很不巧,刘站长有任务下村去了,袁主任劝我等一等她。
眼见得时间紧促,我说:“不等刘站长了,咱们走吧。”但我特邀了老朋友庞希杰,让他当向导,沿途说说话。
说起老庞这个人,2014年县政协文史委撰写《姜太公与营丘》,设了两个编辑部,一个在昌乐县城步行街,另一个在营丘镇原文化站,这两处编辑部都是我的“联系人”。每到营丘,基本上由庞希杰开车。说实在话,老庞出车,花的是他自己的钱,表现了公而忘私的精神!建在营丘镇原文化站的编辑分部人员,有单之礼、张振海、庞希杰,后来加上了营丘中心小学的张法辉(网名“营南书生”),当时的文化站长滕建刚担任社区领导,很难聚面,也就这几位随着我东奔西跑了,很遗憾,到头来,书籍却未能给他们署个名,我为他们争取过,却未能如愿,迄今心犹不甘……但这群共产党员老干部从无责怪之意……这几位老朋友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只有敬佩的份儿。
上一次,四位旗袍协会的女士,雇了一辆车,拉我到营丘,女士们为的是拍照,我却夹杂上乡村采风,跑了几个村庄之后,午饭是庞希杰自己招待的。
通过多次零距离接触,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营丘镇的老党员工作做得很不错,给昌乐县添分了。
庞希杰与我同龄(1948年属鼠的),但比我小点儿,如今在营丘镇担任退休老干支部书记,仍在为党为民热诚工作着。这一次因为时间太紧,我没有上四楼庞希杰的办公室,而是让他进车,径奔潘家老庄。
从营丘镇驻地马宋街到潘家老庄,据老庞说“不止二十里”,天已近午,途中虽然有“景”,但我没喊停车。
妹夫邓汉军访友去了,我与庞希杰拍了潘家老庄,也合了影(设置了自拍)。
回城中,庞希杰电话频频,老庞说:“今天中午我不能陪您了。”
抵达营丘镇党委政府之前,路经庞希杰的新家,我不失时机地拍了照。
最后简介潘家老庄:
潘家老庄,曾用名潘家庄,行政原属阿陀镇,今归营丘镇。明朝初年,潘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来立村,名潘家庄。明朝末年,由此迁出数支,此地遂称潘家老庄。
2021年9月14日中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图片上传说明】
图片系统又不能正常上传了,但我也要传——如果编辑部出来,只能留待以后再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