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巴陵之战(上)第四十四章巴陵之战(下)

标签:
侯景乱梁四十三章和四十四章巴陵之战巴陵即今天的岳阳文化 |
分类: 文辛小说 |
【重发说明】本人的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共有五十一章(包括“尾声”),内有二章涉及到了岳阳。岳阳当时称“巴陵”,亦叫“巴丘”。因为本人已经到过岳阳,特将此两章发出,供读者浏览。趁着重发的机会,说两件事儿:一,原作中注释里的那个“圆圈里有数字”的不知是何原因,一到这儿就无影无踪了。二,可能编辑框容不下这么多字数,第四十四章只有一部分,未能全载。今将全文改为“16号字”吧,兴许能全部下载。三,本人常用笔名是“文辛”,小说封面署名亦是“文辛”。
第四十三章
前时内耗愧良心,即便凯旋亦不仁;
今日巴陵决死战,真羡僧辩咤风云。
却说侯景与萧绎各自增兵遣将不已,战争便进入了胶着状态。
湘东王萧绎已命王僧辩为大都督,率江陵诸路军队赶往巴陵。路途中忽听探马来报,说是郢州失守,王僧辩不敢怠慢,即在巴陵扎营不动,飞马报与萧绎。王僧辩心里明白,郢州是世子萧方诸驻守,郢州被侯景夺去,萧方诸不知死活,怎好率军轻进?倘惹得侯景生怒,世子性命不就难保了嘛!不想这一回萧绎却来信嘱道: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
这颜延之死于宋朝孝武帝刘骏孝建三年(公元456年),离此时尚不足百年,他所描述的巴陵城,当为精确。
王僧辩便在巴陵城内一空旷之处扎下营盘,设立中军大帐,擂鼓聚将商讨军机。
罗州刺史徐嗣徽以前是江州刺史萧大心的部将,萧大心投降侯景,徐嗣徽愤然带部下投奔了江陵,此时正在王僧辩营中,他分析说:
“我军虽新败,然大都督精兵不下万人,武威将军胡僧佑新领了徐文盛军,士气正旺;信州陆法和将军也已引兵出境;更有陈霸先将军逼近江州,兵力不下两万。侯景之众,远来疲惫;近犯我境,轻骑一日行二百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侯景军不谙水战,任约非水战之将才,侯景自领陆军,亦非当年之青袍精锐,多杂以我梁朝降军,诚心不足,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大都督倘能联络别军,互通声气,婴城固守,引得景贼前来,消磨其锐气,我军破贼必矣!”
王僧辩听后脸一红,欲言又止;他怎会不记得他以前曾跟随柳仲礼降景之事呢。
这时,中军来报,又有武州刺史杜崱引军前来相助,王僧辩急忙与众将出帐相迎……
江陵。
湘东王也在召集幕僚商讨军机。
萧绎道:“侯景若率水陆两路,直指我江陵,最是上策;否则据住夏首,广积兵粮,与我相对峙,尚不失为中策;如若力攻巴陵,乃真是下策了。巴陵城小势固,僧辩自能坚守,景久攻不下,野无所掠,待署疫迭起,食尽兵疲,还有什么不败呢?”
萧绎从来城府深,今天定计破贼氛。
解析独到惊僚佐,福至心灵运匠心。
江陵湘东王王府,这几天更忙了,萧绎不停地向各军发出命令;并檄召所有能够参加这次空前规模大战的军队。
话分两头。侯景率军至夏首,亦召众将面议军机。
“如今江陵独眼王分兵各地,江陵空虚,末将想来,倘若我军合兵一处,绕开江陵各路
守军,直趋江陵,攻其不备,定能取江陵矣。江陵为我所有,独眼王失去根本,各军自乱,事可成矣,望大王勿疑!“
却说王僧辩在大战前已经加固了城防,做好了动员,并让城外老百姓坚壁清野,不能让侯景补充到军粮;然后偃旗息鼓,静若无人,摆出一座空城的样子,单等侯景的军队到来。
“守将为王将军,何事相问?”
却说侯景大军退后五里正忙于扎寨,侯景也刚卸去盔甲,遥见刚刚扎完的寨外一阵马嘶声,又急急披甲戴盔,走出刚扎完的中军大帐,下令:“守住寨门,不得出寨。违令者斩!”
徐嗣徽见目的已经达到,就同杜回城交令。
翌日天明,侯景率军出寨围城。王僧辩又是偃旗息鼓,不理不睬,只令兵士在城墙下静静休息。直气得侯景大喊大叫,毫无他法。
侯景见王僧辩不露面,思得一计,无非是故伎重演,也想扰乱城内的军心。他下令,将王珣牵来阵前,要王珣招降其弟王琳。这王珣先前曾被萧绎调往徐文盛军中,后又守夏首,被侯景攻破,做了俘虏。王珣的弟弟王琳此时正在巴陵助王僧辩守城。前文已多处叙述,侯景是个善于动用间谍手段的人,谁守巴陵谁助防巴陵,已然有数。虽然他让骑将问是谁守城,那只不过循例问问罢了。当他得知王珣的亲弟弟在巴陵城内,他把俘虏又派上了用场。
侯景把王珣反绑,威胁王琳投降。王琳在城头厉声对其兄道:
“兄受命拒贼,不能为国殉职,还敢来哄我嘛!”
当他来到小山上,突然一惊,自言自语道:
“这山怎么和我家乡的山一模一样!”
他站起身来,郁郁不欢地往山下走,幕僚们也都无精打采地跟着他。
翌日,侯景身披甲胄,在城下督战;王僧辩宽袍大袖,乘着一顶肩舆悠哉悠哉地巡城,一些儿不露惊惶,反而让军士鼓吹奏乐。侯景不禁叹道:
“王僧辩这小子以前曾向我投降,真后悔让他出了建康城,放虎归了山,这不是弄巧成拙嘛!”
屡攻不克,侯景一下子觉得自己衰老了许多。
王僧辩却越来越露脸了。他找到了感觉,信心大增,信心愈增智谋就愈广。他原来不是败在侯景手里,就是为湘东王排除异己冲锋陷阵,这会儿与侯景真刀实枪地干了起来,怎么能不激动?他不禁吟起了那首几天前由湘东王萧绎派人送来的嘉奖他的诗。诗云:
夙简威名将略雄,巴陵笑谑叛贼忡。
旌旗到处销妖气,壁垒开时壮武功!
王僧辩牢牢地将侯景拴在了巴陵城下,侯景眼看要发疯了。他多么想王僧辩能像徐文盛那样暗中帮他一把啊!但,这显然是白日做梦!他那蹈常袭故的老法子怎么也用不上了。
【注释】
巴陵:今湖南岳阳。
颜延之及其古诗: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人。晋时出仕,刘宋朝官到秘书监。与陶渊明友善。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书中所引诗,题目为《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
江汉:长江与汉水。楚望:楚地所望祀。分:分流。
衡巫:衡山和巫山。南服:指南方。
湘:指长江、湘江和沅江。沦:没入,汇合。
七泽:七个大泽。蔼:草木繁茂貌。牧:郊外。
闉:音yn,城门外的曲城。访:察看。
此句指巴陵山重水复,很是雄险。
霁:雨止天晴。岳阳:此处指天岳山,在今湖南境内。阳:山的南边。南北朝时,还没有“岳阳”的地名,可能巴陵后来称岳阳,与此诗句有关。
薄:迫,近。澜澳(音yù):水波与水边,此指洞庭湖。
第四十四章
陆胡定计显神威,铁虎擒贼更壮伟。
我正算人人算我,沙场能有几人归?
却说侯景被王僧辩牢牢拴在了巴陵城下,无计可施,十分忧虑。他忽然忆起了不久前王伟从集书省给他拿去的屈原《九章》里的诗句: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如今的侯景正处在这种境地中,他率兵离了夏首西进巴陵城下,回顾建康已是相隔千里,欲攻不下,欲退又觉劳师千里而至,无功而返,大势去了!
与侯景境况截然相反,江陵的湘东王萧绎已知王僧辩拖住了侯景,孤军而进的任约就成了他的重点打击目标。这个以巴陵之战为主的战斗方案随着形势对他的好转,越来越明朗化了。
他想:如若将侯景的三支队伍各个击破,侯景就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蹬不了几天了。于是果断下令,让武威将军胡僧佑带领水军出击。胡僧佑早就憋足劲了。
且说太清五年五月里的一天。
江陵东码头。
(删除一部分吧,老显示“皿干磁”——历史小说哪来的“皿干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