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2021-01-15 20:47:25)
标签:

游麦积山石窟中集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始建于后秦

是无等等匾额解释

旅游

分类: 旅迹苔痕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刘福新


这一集是我游记的重中之重,所以我的文字也费了不少功夫。当然了,拍得也很细,这不夸张。

根据拍摄次序,大致为:瑞应寺大雄宝殿、麦积山石窟简介(一面墙壁)、游客讲解中心、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碑记、一幢石碑(当时未在旅行日记中记录,图片又看不清,遗憾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关于防止高空坠物的温馨提示、栈道上的三口人(贵州的朋友)、俯拍山谷美景、003窟简介(后边的简略)、铁栏杆登山栈道、塑像(不知是什么佛像)、菩提场、“西来圣人”匾额、“慧光普照”匾额、“是无等等”(我重点叙述这个匾额,见下文)、俯拍山谷寺院等、游客(二男二女)、悬崖险境、一群游客、关闭待修的洞窟……

还记得我的《记住乡愁第六季(32)天水古城……(下集)》吗?我在那篇博文中说:

下集说到了天水古城众多的古树,但重点介绍得是麦积山石窟。

据资料:天水市东南四十五公里处,有个麦积乡,麦积乡群山的悬崖峭壁上有座形似麦垛的山,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它始建于后秦,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代,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修建,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唐开元二十二年的强烈地震,使石窟崖面中部塌毁,窟群便分为东、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五十四个,西崖一百四十个。有泥塑、石雕等文物七千余件,壁画一千多平方米,佛像三百余尊,高达十五米的泥塑摩崖大佛三尊,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石窟中的塑像,艺术珍品主要以泥塑著称于世,塑像喜、怒、哀、乐表情逼真,它的独特之处是:无重复色彩,直接用素泥表现质感。

我站在瑞应寺大雄宝殿外的绿茵草坪上仰拍麦积山。明显地感觉:麦积山与其它的山体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刀切般直上直下的黄褐色巨石,只有山顶郁郁葱葱,从仰拍的角度望,端的是“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古人的描述太生动了呀。

沿着登山栈道旁等,垂直的岩壁上分布着若干密如蜂巢的洞窟,层层栈道把小小的洞窟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圈圈点点或不规则的四边形,远远望去就像精密仪器上的电路板,有种奇异的科技感。

看到了许多匾额,我逐一地拍摄下来了,这么多匾额,不能一一介绍,我只向读者介绍一个,那就是——“是无等等”。他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王了望的文学家。他一生跨越明清两朝,少时饱读诗书,盼望为国效力,却因改朝换代,颠沛流离。在他年逾古稀时,回到故乡陇西,来往于寺院之间,参禅礼佛,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艺术作品。当他来到麦积山,被这里静立千年的佛像和秀美风光所打动,于是提笔写下‘是无等等’,以表达自己看透世间、心如止水的境界。‘是无等等’出自《心经》,是赞叹佛法至高无上的意思。或许这是最能描述麦积山石窟的一句话吧?“是无等等”,写尽山之美,写尽观者心。

啊,麦积山洞窟,尽快地修缮完毕吧,本人不可能再去赏游,但,在我之后的老中青游客,可以看到更多的洞窟……

2021115日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0年09月27日14点37分。

上传图片非常困难,先上传这一幅,发布之后再上传吧。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我站在瑞应寺大雄宝殿外的绿茵草坪上仰拍麦积山。明显地感觉:麦积山与其它的山体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刀切般直上直下的黄褐色巨石,只有山顶郁郁葱葱,从仰拍的角度望,端的是“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古人的描述太生动了呀。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麦积山石窟简介(一面墙壁)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客讲解中心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以下图片为1月16日午后上传。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碑记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一幢石碑(当时未在旅行日记中记录,图片又看不清,遗憾呀)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继续登石阶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关于防止高空坠物的温馨提示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一个当地老人,可能是占卜者?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栈道上的三口人(贵州的朋友)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俯拍山谷美景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003窟简介(后边的简略)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铁栏杆登山栈道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塑像(不知是什么佛像)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菩提场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西来圣人”匾额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慧光普照匾额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看到了许多匾额,我逐一地拍摄下来了,这么多匾额,不能一一介绍,我只向读者介绍一个,那就是——“是无等等”。他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王了望的文学家。他一生跨越明清两朝,少时饱读诗书,盼望为国效力,却因改朝换代,颠沛流离。在他年逾古稀时,回到故乡陇西,来往于寺院之间,参禅礼佛,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艺术作品。当他来到麦积山,被这里静立千年的佛像和秀美风光所打动,于是提笔写下‘是无等等’,以表达自己看透世间、心如止水的境界。‘是无等等’出自《心经》,是赞叹佛法至高无上的意思。或许这是最能描述麦积山石窟的一句话吧?“是无等等”,写尽山之美,写尽观者心。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正在施工的洞窟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有了这个山洞出口,趣味倍增。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我感叹:关闭的石窟太多了!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这一幅做“压题图片”了。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俯拍山谷寺院等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客(二男二女)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悬崖险境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一群游客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依然感叹:关闭的洞窟太多了呀!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游麦积山石窟[中](甘肃旅行纪实·第七十三篇)

 【编后】

这一回终于成功了。依然是孙子梦溪给操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