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受鸣沙山月牙泉上集图片60幅3路公交车很难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按预定计划,饭后去月牙泉。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敦煌的公交车停车点牌子很不科学,可能与路边的设置有关,动辄给人误导……还有一件事儿,令我很不理解,这儿的人很不实靠,问了七八个人,3路公交车的停车点在哪儿?竟然一个人一个样!我纳闷:敦煌月牙泉这么出名,当地人难道都没去过?特别一个开三轮车的老头忽悠我,若听里他的话,那我的计划必将落空。幸亏遇到一小群老太太,其中一位是退休教师(询问得知),与我说:“前边有个‘如家’,楼下就是3路停车点。”很感谢这位教育界同行,想给其拍个照,已走远了。
无独有偶,有两对夫妇也在寻3路公交车,嘴里嘟嘟哝哝,怨气冲天,听来也是费了老鼻子功夫才找到了3路公交车停车点。暗忖:是不是当地交通部门讨厌外地游客,故意弄成这样子?
待到上了3路公交车,与青年司机谈起此事,司机师傅很幽默:“您问的人都是没坐过公交车的。”
……
说这些的目的,不是指手画脚,更不是蓄意攻击,完全是实事求是,就如3路公交车的停车点,设置的显眼点儿,让外地游客较为便捷地看到,有关部门应该能做到吧?对于敦煌当地居民经常开展文明教育,敦煌党务与行政有关部门也是可以做到的吧?
全国著名景区,自然与全国文明风尚相匹配;倘若让旅客感觉不舒服,即使少数人有怨言,这个景区就存在有待改善的问题。一个景区的满意度,不仅仅是财力投资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显示,在精神文明这一方面,我觉得敦煌政府做得很不够!就像那一年我对于山西临汾的看法一样。
说说鸣沙山:鸣沙山的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远远望去,沙丘高低起伏,蔚为壮观。据说当游客从山顶下滑时,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出嗡嗡响声。让人心惊胆战又颇感刺激,鸣沙山由此得名。但本人未登山,当然无法体验。
说说月牙泉:据资料,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图片多,分上中下三集,
上集图片60幅。
主要内容有:寻找3路公交车、啓功题字“鸣沙山月牙泉”(石头)、月牙泉导游图、月牙泉入园流程图、啓功题字“鸣沙山月牙泉”(山门)、鸣沙山的细沙、鸣沙山的骆驼、鸣沙山观光车……至于月牙泉图片,这一集还发不着,请读者稍安勿躁!
按预定计划,饭后去月牙泉。
路边很多这样的设置,我一次次误认为是“停车点”。这是什么呀?
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敦煌的公交车停车点牌子很不科学,可能与路边的设置有关,动辄给人误导……还有一件事儿,令我很不理解,这儿的人很不实靠,问了七八个人,3路公交车的停车点在哪儿?竟然一个人一个样!我纳闷:敦煌月牙泉这么出名,当地人难道都没去过?特别一个开三轮车的老头忽悠我,若听里他的话,那我的计划必将落空。
幸亏遇到一小群老太太,其中一位是退休教师(询问得知),与我说:“前边有个‘如家’,楼下就是3路停车点。”很感谢这位教育界同行,想给其拍个照,已走远了。
无独有偶,有两对夫妇也在寻3路公交车,嘴里嘟嘟哝哝,怨气冲天,听来也是费了老鼻子功夫才找到了3路公交车停车点。暗忖:是不是当地交通部门讨厌外地游客,故意弄成这样子?
待到上了3路公交车,与青年司机谈起此事,司机师傅很幽默:“您问的人都是没坐过公交车的。”
此时是18点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