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见闻:武威文庙(下)——甘肃旅行纪实·第十六篇
刘福新
文庙在中路,参观完东路的文昌宫之后,我不可能再回到南边去,也就是说,在参观文庙的时候,我是反方向(从北而南)行进并拍摄的。这是其一。因中路的文庙建筑物统统大修,也不可能逐个地拍摄,还掺和了进入西路凉州府儒学的一瞥(西路的凉州府儒学也拍里几幅片子),换一句话说,“是穿插着拍的”。
总起来看,文庙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棂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 祠。还是那句话,因修葺,没法子观察里边的神主,仅仅是拍了个外貌,还是四周被建筑材料紧紧地裹着……
据资料:文庙原先设有正门,坐北朝南,但最南端被一堵称为“万仞宫墙”的影壁所隔,由于数百年 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下来。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 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泮池。泮池上架一座石拱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 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地方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 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 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 形小珠。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 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殿内迎门原供奉着大 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 2 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 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
图片计有63幅。
2020年11月3日子夜完稿,11月4日上午在本人新浪博客发布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0年09月19日16点15分。
文庙在中路,参观完东路的文昌宫之后,我不可能再回到南边去,也就是说,在参观文庙的时候,我是反方向(从北而南)行进并拍摄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