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2020-10-29 10:56:29)
标签:

兰州水车园

百里黄河风情线

最具兰州地方特色

制作羊皮筏子的工匠

旅游

分类: 民风民俗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刘福新

 本想将题目拟为《兰州水车——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因太长,发稿前一刹那改为《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的确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

 据网络资料:兰州水车建成于1994年,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水车轮辐直径高达16·5米。

 我看到的兰州水车在“水车园”内,一个不大的景点。

 水车园位于兰州市内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另一说:水车园位于滨河中路,东邻黄河铁桥,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南依西湖公园。

 其实,两种说法(一种是“”南近白云观,另一种是“南依西湖公园”)都对,都离水车园不远,我都去过拍过(白云观图片在上一集),仅仅是说法有所偏重罢了。

 园内有双轮水车、围堰、水磨房。

 兰州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酷似古战车的车轮,轮辐大的在20米左右,最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15米—18米,轮辐中心是直径1米左右的轮轴和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等距的斜挂长方形水斗,旺水季利用水流推动,枯水期则利用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河小渠。当水车轮转动时,浸入水中的斜斗便舀满河水,等转入顶空后倒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田园。

本人参观期间,还拜访了一位制作羊皮筏子的工匠,零距离观察了这位制作羊皮筏子工匠的制作流程,当然,我不可能将他的全部流程看完……我还看到了这位工匠所用的工具……当时,我的心砰砰跳,好似流动着阵阵涟漪……我想,古代人真伟大!《水经注》《旧唐书》《宋史》中都有关于皮筏子的记载。

本文图片计有41幅。

   20201029日上午完稿,并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0年09月18日14点30分。
我出了舒雅饭庄,我要返回黄河边看水车。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好似没有乘坐公交车,是徒步。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路边这个标识牌上有“西湖公园”。我想,参观完“水车园”之后,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兰州西湖公园了。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我到了水车园停车点。
此时是14点39分。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因为是“东行”,我还得过天桥。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在天桥上俯拍街景。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过街天桥。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游园示意图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简介。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 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本人参观期间,还拜访了一位制作羊皮筏子的工匠,零距离观察了这位制作羊皮筏子工匠的制作流程,当然,我不可能将他的全部流程看完……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树荫下,光线不行,拍的不清晰。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我还看到了这位工匠所用的工具……当时,我的心砰砰跳,好似流动着阵阵涟漪……我想,古代人真伟大!《水经注》《旧唐书》《宋史》中都有关于皮筏子的记载。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我出了“水车园”

兰州水车园参观记(甘肃旅行纪实·第九篇)              我过天桥,去参观兰州西湖公园。
此时是15点01分。

附:兰州水车与羊皮筏子的历史故事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1891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吹牛皮过黄河

河边上有许多羊皮筏子,有兴趣的游人可以体验一下“吹牛皮过黄河”的感觉。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因为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黄河上游大部分地方为牧区,羊皮来源广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

西北地区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当时的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河时“缝革囊为船”。

《水经注》《旧唐书》《宋史》中都有关于皮筏子的记载。近代对黄河上的“筏子客”和乘筏子的感受描写得最详细的是范长江先生的《中国的西北角》,1936424日,范长江搭乘河州回民的牛皮筏子离开兰州,30日到宁夏的中卫,然后换乘汽车去包头,在皮筏上度过了五天四夜。范长江当时所乘的皮筏,是由120个牛皮袋制作的较大型皮筏,“平稳宽舒,坐卧读书,皆甚相宜”。筏上有6个水手,分掌前后各三桨。

羊皮筏子最发达的时期,大约是在清末时期,主要用于青海——兰州——包头之间的长途贩运,筏子客大多是河州临夏回民。黄河皮筏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羊皮筏子用600多只羊皮扎成,长达12米,宽约7米,前后各置6把桨,可载重二三十吨,顺流而下可日行200公里,从兰州至包头12天即可到达。小皮筏一般用12只到13只羊皮袋扎成,主要用于从郊区往市区运送蔬菜,渡两岸行人过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