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弥水文化研讨会绝对有关·研讨会期间以及前后图片·有几句话要说

标签:
与弥水文化研讨会有关我对某文友的一点看法我对大会的一点看法感谢明蘅轩眼镜店图片 |
分类: 文辛随笔 |
与弥水文化研讨会绝对有关·研讨会期间以及前后图片·有几句话要说
刘福新
人都喜欢要言不烦,我也是,但这文还就是烦点儿,不过还真是“有料”。
一、上文《弥河文化研讨会实拍》(应为“弥水”,上一篇打错字了)余意未尽、交代不全。大凡参加一个会议,特别是外地会议,组织者一定提前赶到,与大会相关人介绍成员情况,以备大会参考,组织者决不能自卑,更不能代替他人自卑。譬如老朽,这个研讨会的创始人就是我的网络好友,或者就是……他们已经邀请我好几次了,我都在外省旅游,未能参加……作为昌乐人,既然到了青州,该入会就入会,该交费就交费,谁还在乎这俩钱?别人的意愿不能包办!或许你的想法是好的——“我就想让您来青州吃顿饭”——这样的“饭”我到哪儿吃不行?青州好几家有特色的酒店老板屡屡邀请,那都是车接车送的,我都婉言拒绝了。为什么?吃一顿饭不打紧,我得忙乎好几天!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这些活儿我干不完——不干不行吗?——那就不是我刘福新了!
二、文友拉我回昌乐,到了方山路中段,我下车,几天前就想到全福元买上衣(为旅行做准备)了。
三、我相机包里装着眼镜,事先就想到朋友的明蘅轩眼镜店买一幅眼镜。可巧老板在店里,亲自为我选定后,怎么都不肯收钱,又一次送给我了。单凭这一点,我也得发篇文。
四、图片不能总那么大,上传太费劲了。此文图片缩小了。
五、事关本人图片所有权,此文图片加水印了(上篇未加水印)。
六、图片早就垒成山了,此文发布之后,接着发另一篇图文。
七、此文不留评论栏。有何想法,请发在前一篇的评论栏里。一直有人少见多怪:“为什么刘老师很多文章不留评论栏?”我这话憋了好长时间了——“我留着评论栏,也就那几位“老铁”时时处处呵护我关爱我;博客里那些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或者发了文章,才想起老夫来……我为这些人不值,我为那些挚友的劳苦不安,我是想让他们(她们)歇歇,我心疼他们(她们)……”
有许多话是不能说的!
接了几个电话。边溜达边拍片。
若不是茶杯丢在大厅,我就不打算回到会场了,某酒店老板要来拉我。


拍街景是我的最爱——因为没有思想负担,愿意发就发,不愿意发就留着。





回到了酒店(上文已经有一幅,这一幅不重复)
这一幅裁去一半,因为另一半有人闭着眼。
还是那一幅,右边的人又闭眼了。拍片之难,可见一斑。
在主席台南侧,给新浪好友冯伟山拍照。
这个朋友一直在昌乐酒桌。起初大家都不认识他——
给新浪好友冯伟山拍了好几幅。再传一幅。














如今也就这位经常进我的新浪博客了。青州许多博友不大进了,甚或已经停博了。其实,还是博客好,“味欣”算个鸟啥?!
这人好似是秘书长。其实,一次会议的成功与否,与秘书长有很大关系!秘书长一定是那种灵活的人会变通的人,说官话、撇官腔、摆官谱的人万万干不得!
拍了不少,再补充几幅。

上一篇文章打成“弥河文化”了,这一篇正过来——“弥水”


两人是姐弟。我上一篇忘记介绍了。在拍照时,起初我不知道,一旦知道了这是一对姐弟,我说:“那你们再换过位置来!”







拍照是一门学问,不能随便。

拍了好几幅,再补充两幅。




文友拉我回昌乐,到了方山路中段,我下车。我要进全福元看衣服。

几天前就想到全福元买上衣(为旅行做准备)了。



拍下来,让老伴给参谋一下。
总台。
我相机包里装着眼镜,事先就想到朋友的明蘅轩眼镜店买一幅眼镜了。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
了。
前一篇:弥河文化研讨会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