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020-09-03 22:44:34)
标签:

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

我到司马沟刘家沟采访

抗战时期昌乐中学旧址

历史

分类: 昌乐村影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刘福新

 

昨日,接一同姓文友电话,要拉我乡村采风,问我选定何处?我答:“去时马一带吧。”今日八点半,同姓文友按时到了我楼下……边走边商议,这位文友简直就是“活地图”呀!按文友建议,先后采访了荣山村(路过)、时马(时读chi.时马,当地人读chimo)、莱家沟、司马沟、柳山顶(柳山中间有一盆地,这个村在“窝窝里”,属于临朐县)、敢家沟(亦属临朐地,为何要访,见图片注脚)、刘家沟(抗战时期昌乐中学所在地)。

本文仅仅精选了41幅图片,叙述也格外简略,权为“楔子”,详述的博客文章待发。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去时马,必须走荣山村。荣山在抗战时期也有故事。

拍于2020年09月03日09点17分。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长途车停车点。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时马村东的“双杨”,被本地百姓称之为“神树”。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4、我的“味欣”(谐音)帖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5、我的“味欣”帖子里已经表明:“采风是为了表达对昌乐抗战的敬意!”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6、孟津河。

   昌乐县长张天佐从临朐县南流回昌乐县的第一站,下着大雪,在时马过的农历年。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7、这是时马卫生室张玉兴医生。时马村的姓氏由张大夫提供。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8、时马水库。位于村北。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9、司马沟支书刘恩高与我同宗同辈(营陵黄村刘氏二十六世),平日经常浏览我的博客文章,一直打电话询问“到了哪儿了?”竟然驾车到时马村北来接。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0、这儿(时马北山)也有一棵古杨。来回跑了好几趟,才寻着(被路边的树木挡住了)。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1、树龄800年。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2、这儿是千年古村莱家沟。莱家沟有一棵古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3、我当即发出的“味欣”(谐音)帖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4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5、司马沟支书刘恩高的母亲,今年92岁。我说:“我是小埠前村的,与你们是一个祖宗(现在称“于留刘”)我与您儿子都是26世,我叫您婶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6、在荣山,在莱家沟,红河水不大,到了司马沟,红河水大了。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7、见图19注脚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8、见图19注脚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19、我当即发布的“味欣”(谐音)帖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0、这是父子,与我同宗,都是“营陵黄村刘氏家族”,俗称“于留刘”。

老者叫刘洪来,92岁,24世;年轻者叫刘玉功,57岁,25世。我与年轻的说:“我与你们村的支书刘恩高同辈,26世,我得叫您叔。”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1、同姓文友告诉我:“这间旧屋就是四科(教育科)旧址。操场在西边,有旗杆,操场东边一排北屋,一排东屋。昌乐中学搬到司马沟以后,借住民房。在司马沟培训乡村干部和教师培训班。考试完毕,张天佐亲自来看。”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2、见图23注脚。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3、我当即发布的“味欣”(谐音)帖子。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4、穿红背心的青年就是柳山顶村的人。而今居住昌乐县城龙腾金都(长途汽车站以北的那个小区)。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5、柳山顶是个村名,虽然叫“柳山顶”,但是在一个盆地里。柳山的最大特点是,周围高,中间低。这个村子户数不多。

这儿有一口水井,在半坡上,一伸手就触到井水了,井水面比坡底还要高,不由得啧啧叹羡!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6、这位老人是走女儿家,今年102岁,身体依然健康!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7、我说:“给你们娘儿俩拍个合影。”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8、见下图。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29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0、敢家沟。抗日战争时期,电台设在敢家沟。

敢家沟行政隶属临朐县柳山镇。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1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2、敢家沟拍红河。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3、资料一、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县长张天佐在时马乡刘家沟建筑新校舍,县中又于当年迁至刘家沟复课。同年12月4日在刘家沟招收初中、简师各一个班,连同原有的两个班,共四个班,于12月21日正式开课。

校长杜晓初调任昌乐县建设科长,刘裕坤先生再次接任校长。

可恶的日寇烧杀掳掠,刘家沟复课后月余,学校就遭到了日寇的第一次焚烧。1941年1月16日,校舍化为灰烬。学校只得西迁时马东南的司马沟村。4月,日寇铁蹄踏进临朐县柳山寨,因司马沟与柳山寨只有几里地,学校又被迫迁至杨家庄子上课。6月,刘家沟校舍修葺竣工,师生回迁。同年10月10日,日寇再次进犯刘家沟,新校舍再次化为焦土。因民众办学心切,又将校舍重新修葺。1942年9月,日寇在鄌郚建立据点,修筑了炮楼,刘家沟校舍第三次被日寇焚毁。学校被迫解散。

另据老校友李云汉回忆,“三十年(1941年)秋,刘校长(裕坤)调任昌乐县政府其它公职,校长职务由张县长仲辅(天佐)先生暂兼。至三十一年(1942年)二月,省方发布霍树楠(梓坡)先生为校长。”即是说,这期间的一段时间为县长张天佐亲任校长。

老校友李云汉在回忆刘家沟时的情况时写道:“刘家沟时代的昌中,仍是多灾多难的。我们的校舍曾被日本鬼子烧毁三次,课桌椅也被烧光了,随时带在身边,准备一有警报就跑,警报过去了,马上就去上课。我班毕业纪念留言的第一句就是‘炮声书声相合,崎岖奔波’,这话正是当时学校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上是我在编辑《昌乐一中70年》的时候,自己编辑打下的原稿。因故未用,这一次派上用场了。

 

资料二、1941年3月搬迁刘家沟,时间不足三年,但一所初具规模、集中体现战时教育特色的初级中学业已形成.属于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体系。

 1939年下半年,昌乐局势又恢复了平静,还在来家沟设立了高级补习班。

1940年到1941年间,张天佐在刘家沟后山东坡,先后筑起了四排土坯草房,每排七大间,两头是教室,当中一大间作办公室,1941年正月昌乐中学正式开学。刘厚民任校长,教务主任是周湘璞。招收一个初中班和一个师范班,简称为“中一级”和“师一级”,师一是二年制,主要培养小学教师。1942年正月,又招收了两级学生,是为中二级和师二级。

1941年腊月,日寇以大兵力扫荡沂蒙山区,位于安丘的第八联合中学校舍被鬼子焚毁,两个年级于1942年春并入刘家沟学校,称为中三级、中四级。昌乐中学到此已是四个年级、六个班。在八联中的霍梓坡、吕圣舆、亓曜文、田济臣、滕化文、赵立文等五位老师也来到了刘家沟。不久,刘厚民校长调县府任科长,霍树楠出任校长。

1942年夏,中三级毕业,接着中五级和师三级新生入校。同时,又招收了一个高中班,从此昌中有了高中部。1942年7月,奉山东省教育厅之令,改校名为山东省立昌乐中学,管辖权隶属省教育厅。至此,省立昌乐中学发展为一所省属完全中学。

招生考试结束离开学还有二十多天,日寇又来扫荡,在郑家庄、钟家庄的县府机关住房被焚烧,在刘家沟的昌中校舍又一次化为灰烬。

——以上摘自卢瑞凯的《在流亡中成长》。但采访人是我,整理者也是本人。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4、村中老人说:“昌乐中学的学校在山下(东),学生经常在山半腰上课,那时候,这座小山长满了松树。”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5、今天晚上翻拍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6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7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8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9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40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41

 

 

在流亡中成长 (2018-03-23 14:57: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xjh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