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摄影家协会扶贫采风红河行系列之一:前奏
标签:
昌乐摄协扶贫采风红河系列第一集前奏老垻河水景薰衣草风情埠南头图片 |
分类: 文辛随笔 |
昌乐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刘祥利提前一小时驾车来接,在规定的采风出发点停车后,我俩到老垻河“水景点”拍片。
站在老垻河西侧的“石桥”下,夏天的晨风凉爽地拂过,洗去了一夜的疲劳(我夜间打理博客),也滋润了我的眼睛。朝霞斜照着大坝下的水面,浮起一层淡淡的晨雾,像维吾尔姑娘的面纱,薄纱下的老垻河水面更加迷人……
我与刘祥利是师生(本人1982至1983年担任昌乐五中文科班班主任),还是一个大家族的同辈兄弟(营陵黄村刘氏家族二十六世),如今我因年龄卸去了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职务,刘祥利在此次换届中担任了秘书长,我有一种直觉,这就是我在摄影群中延续的重要动力之一。一个教育局的科长,一个担任了十多年中专学校的校长(正职),来担任昌乐县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这是昌乐摄影家协会的荣幸,尽管刘祥利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作为我来说,当然是进行过“批评性的劝说”。
书归正传——我们二人根据各自兴趣开始了拍照——
站在垒砌的老坝河西石桥上俯瞰着西流的小丹河,小丹河就像一条青绿色的丝带,在南流泉旧村址的腰间缠绕着松松地挽了一个结,舒展地西去、北流,奔向浩瀚的渤海……
摄协秘书长刘祥利几乎一动不动地专心拍水景,可能是干了多年“市民记者”的原因,我的兴趣格外广泛,拍摄的内容也就格外杂……
必须说明的是,这一集的题目拟为《前奏》,“前奏”不仅仅包括老垻河水景,还有红河镇驻地红河街北的“薰衣草风情园”,还有红河镇机关的“对接”(摄协与镇委的对接),还有采风第一站埠南头村。这样一来,我的些许图片就要分为四个序号了。
这一幅我前边的文章发过了,但还得发一次。
否则,这个系列衔接不起来。
——请看下一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