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博物馆参观记[第七集](“陕西之旅”之一百零五)

标签:
潼关博物馆第七集古潼关市井文化潼关博物馆馆长朱红斌汉朝邓骘民国冯玉祥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第七集图片内容有三个:第一是潼关的生活场景、市井文化。第二是幸遇潼关博物馆馆长朱红斌。我当即用圆珠笔写下了两行字,谓之《潼关印象》。第三是女娲山随拍,野草、野花、蝴蝶、蚂蚱,博物馆东是个规模很大的文化广场,不仅有女娲雕像,还有个属相雕塑广场。我在这儿遇到了当地一家人,我主动为这家人拍照。
本文重点叙述一下潼关博物馆馆长朱红斌。
我想围着博物馆转转,俯拍山下的景儿,远拍周围山头的景儿。朱红斌馆长很热心地领着我转了好长时间,他指着东南面的山峰说:“那儿是汉朝(东汉)车骑大将军邓骘修建的潼关。西边大路有小屋的地段是西城门的遗址,冯玉祥就曾在那儿驻扎军队。”
他还告诉我:“原先的城墙很长,延伸到了西南边和西边。”当我问起对面山头是什么建筑物时,朱红斌馆长说:“那个红楼观,是道教的。”名字是否叫“红楼观”?我没有听清楚,但知是个道观也就可以了。既然拍下来了,不再登那个山头了。
看得出,我面前的朱红斌馆长,年富力强,办事干练,说话简捷,我当时很认真地记了几行字,譬如,我在“邓骘修建的潼关”下边写着“这幅图片,近有柳树,远有风车。”再譬如,我在“西城门遗址”的后边写了“两座大房子,一个小房子,北靠黄河水,这个遗址还包括高速公路。”不过,现在看我拍的图片,冯玉祥驻扎的西城门遗址,又恍惚难辨了。因此可以说,用眼睛用镜头是不可靠的,除非亲自过去零距离观察。
本文图片第一部分18幅,第二部分8幅,第三部分30幅,共计56幅。
一大片蒺藜。蒺藜开花也好看,蝴蝶都来玩耍了。
【编辑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上传图片遭大罪了!一次只能传一个,甚至一幅图片也要好几次才能成功。
第二,上传图片的时候,显示了好几次“用新版”,用新版不打紧,要“缴费”。我恍然大悟:这是“劫道”来了!
第三,编辑时,字号很难调,本想将“注脚”统统调到“20号”,可一直是很大很大的号,费尽千辛万苦才调整到20号。
第四,我费了半个小时将注脚打上了。最后点击“相关博文”,注脚唰啦一声全没了!发了再说吧——注脚以后再打。
第五,图片落漏了两幅,补充了,也没了。
第六、还有个问题,“编辑”跟本打不开!必须从“草稿箱”才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