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019-01-12 21:40:51)
标签: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

黄帝陵简介

黄帝手植柏

山门第三幅对联落款

旅游

分类: 旅迹苔痕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刘福新


2018925中午时分,我瞻仰了黄帝陵。

雨已经下得很小了,但还是飘着雨丝儿。大部分游客的雨伞已经收起,极少数游客仍打着伞。与其说是遮雨,倒不如说是扮靓。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1961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旨在弘扬传承中华文明,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护黄帝陵祭典活动唯一性和至上性。2014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拟分四集。第一集图片51幅。

                          2019·01·12  夜  发稿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9月25日12点25分。

黄帝陵景区游览线路示意图。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这是不是“五色石”?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印池

轩辕广场北,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沮河,沮河古称“姬水”,轩辕黄帝因“长于姬水”而姓姬。又传说这条河原名“祖河”,当黄帝被召要“御龙飞升”回天宫时,群臣先民依依不舍,眼泪哗哗地从桥山之巅淌流下来,全部流入了“祖河”。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考虑到“祖河”既然是黄帝先民眼泪形成的,不如改为“泪河”,再后来,为了让该河的名字既能代表先民们的眼泪,又能代表“祖河”,就将河名改成了“沮河”。桥山与印台山之间的这段沮河,因在印台山下,故又称为“印池”,其寓意为黄帝用印之水,传说黄帝总在此淘洗玉玺大印,对面即为黄帝置印的印台山。印池占地300余亩,水域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总蓄水量46万立方米,再现出“沮水秋风”、“桥山夜月”的自然景观,也使黄帝陵山环水绕。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5、轩辕桥

印池之上,横跨着一座通往北岸轩辕庙的轩辕桥。轩辕桥为仿灞河古礅梁桥,全长66米,宽8.6米,高6.15米,共九跨。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桥体全部采用花岗岩,每根石梁长5.71米,重10吨,由121根石梁铺砌而成,给人以粗犷、古朴、厚重的视觉效果。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6、关于黄帝陵,史书中记载的是“黄帝崩,葬桥山”。据史书记载,黄帝死后,人们为了纪念黄帝,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汉朝时期,汉武帝领兵北巡,回汉朝的路上专门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唐代宗时期,唐王朝大兴土木,在桥山修建黄帝庙,将祭祀黄帝一事升格为国家大典。至此之后,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君主都曾亲自到黄帝陵祭祀。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曾亲自派人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了一篇祭文。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7、黄帝陵景区导览图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8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9、桥北广场

轩辕桥的北端即桥北广场,与轩辕庙的龙尾道相连接,面积1584平方米,地面用花岗岩铺砌。广场上耸立着四根高4.8米的花岗岩望柱,既烘托了庙前的庄严气氛,也是黄帝陵庙前区的标志之一。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0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1、自拍。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2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3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4、雨已经下得很小了,但还是飘着雨丝儿。大部分游客的雨伞已经收起,极少数游客仍打着伞。与其说是遮雨,倒不如说是扮靓。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5、龙尾道

轩辕庙前的龙尾道,共设95级石质台阶,经五个踏步组逐级登高,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6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7、 山门

    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位于轩辕庙中轴线上,为仿汉风格的石质建筑,建筑面积224平方米,五开间布局,4.8米高的18根柱子为花岗岩整条石。庙门台基比庙前广场高出2.72米。庙门正上方石匾“轩辕庙”匾,为蒋鼎文先生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8、三幅对联。本人“从外到里”分别拍之。

这是外边的一幅,大家看,这是上联吗?“秋”是平声字,焉能作上联?这么隆重的场合,对联挂错了多憋气!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19、啊,是这个张志和书写时落款落错了地方。以至于“非得倒着挂不可了”。既然落款落错了地方,这幅对联就是“废品”,何必挂在这儿丢人现眼?

我发牢骚,纯属学术,无关政治,可千万不要给我“私密”了。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0、这一副对联很好嘛!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1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2、第三幅也很对!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3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4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5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6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7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8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29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0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1、黄帝手植柏

轩辕庙山门内西侧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即著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余年,相传此树为轩辕黄帝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又称“轩辕柏”。柏树枝干苍劲挺拔,树叶青翠,主干略向南倾斜。树高19米,胸径11米,其冠如盖,其势巍峨。《国书集成》记载:“中部县有轩辕柏,在轩辕庙。考之杂记,乃黄帝手植物,围二丈四尺,高可凌霄。”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书:“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 黄帝手植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柏树后,认为唯有黄帝手植柏最粗壮、最古老,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129日,“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黄帝手植柏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世人誉之为“世界柏树之冠”。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2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3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4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5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6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7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8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39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0、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1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2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3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4、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5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6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7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8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49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50



瞻仰黄帝陵[第一集](“陕西之旅”之七十八)                    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