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019-01-05 17:50:43)
标签:

陕北杂粮土菜馆

小米粥陕北菜

圪蹴

到宝塔山去

旅游

分类: 旅迹苔痕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刘福新


参观完王家坪革命旧址,已经13点了,旧址大门外的街道上有好几家饭店,赶紧地寻一家饭店打发肚腹。在“陕北杂粮馆”,喝上了黄灿灿的小米粥,那叫一个香!点了一个菜,量大味美,拍了一位美女——可能是女老板?

酒足饭饱,乘着酒兴去宝塔山,蓦然里看到了一块石头,上边写着“圪蹴一蹲”,会心地笑了,我对于全国各地的方言俚语很感兴趣,这块石头对我来说无异于“天外来客”!关于这个陕西方言(不止是陕西),图片下边详细解释之。

去宝塔山路上拍了几幅片子,正文不赘,看图片和图片注脚吧。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9月24日13点03分。

陕北 杂粮土菜馆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3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4、“陕北杂粮馆”,喝上了黄灿灿的小米粥,那叫一个香!点了一个菜,量大味美。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5、大米也盛的满。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6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7、拍了一位美女——可能是女老板?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8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9、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0、玉米窝头。我们昌乐人叫“帕谷”。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1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2、像这样的菜我是享用不了的。但这儿的菜量大,很实惠。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3、过来了一个讨饭的。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4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5、酒足饭饱,乘着酒兴去宝塔山,蓦然里看到了一块石头,上边写着“圪蹴一蹲”,会心地笑了,我对于全国各地的方言俚语很感兴趣,这块石头对我来说无异于“天外来客”!关于这个陕西方言(不知是陕西),图片下边详细解释之。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6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7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8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19、突然下了一溜子雨。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0、乘公交去宝塔山。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1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2、宝塔桥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3、南滨路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4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5、延河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6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7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28、售票处。这时候是14点14分。

 

关于“圪蹴——蹲”(来自网络)

(一)陕西方言“圪蹴”考释

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陕西的方言词语也保留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语。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事陕西方言考释这一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参见多种陕西方言考释资料,发现均未收集“圪蹴”(关中读音为[g ][ iou]”,陕北读音为[g ][ i u]。本文为了便于记录,以关中方言为主。)一词。这个词语,在三秦境内随处可闻。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多地都将他们收入各自的县志中。可见,他们是地道的陕西方言词语,故而特为书证。    

“圪蹴”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参见陕西的小说作品,如:这一声把大家顿时喊得精神振奋了起来。刘玉海马上把队干部们拉在公社的灶火旮旯里,在地上圪蹴成一圈,商量起了救急的办法。(路遥《人生》)    

黑娃吃惊地盯着白嘉轩,已经没有不丢开她的任何托词和借口了。他突然蹲下去,圪蹴在马号的脚地上。(陈忠实《白鹿原》)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插图1

    金斗圪蹴在那里只管抽烟。从这一刻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感觉就开始缠绕在我心头。(朱小平《桑树坪记事》)  


陕北杂粮土菜馆·“圪蹴——蹲”·到宝塔山去(“陕西之旅”之七十)                            插图2

“圪蹴”一词不仅在陕西方言中大量存在,而且在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的方言中被广泛使用。比如小说作品:    

老葛也在他身旁圪蹴下来,他却转过身去,牙狠狠咬着那手指甲。(康濯 《春种秋收·明暗约》)    

哎,以前我刘穷根来这儿喝酒,圪蹴在个门道儿,就上一块儿咸菜。(尹绍伊《富根赶集》)    

这些作品中,“圪蹴”一词都是“蹲下“之意,但如此多的地区都这样使用,说明了“圪蹴”一词不是个别的现象,值得我们做一番研究。同时陕西方言中“蹲下“还可说成“圪蹴下”、“蹴下”、“蹴儿”,尤其在陕西关中地区。    

陕西方言用“圪蹴”表示“蹲”,那么我们就要看陕西话中有无“蹲”字?二者有无差别?    

一、释“蹲”    

在陕西方言中有“蹲”字。“蹲”[dun]旧读为[zun],(《广韵》祖昆切,平魂精。谆部。)《说文》:“蹲,据也。从足,尊声”。[1]47据《康熙字典》:“蹲,有坐、虚坐、呆着等义项”。[2]1213但陕西方言里德“蹲”是“放、搁置”的意思,一般形容体积较大的东西的放置。比如:把某物蹲在某处。如《白鹿原》第三十章:“白嘉轩挟着一瓶酒走进马号:‘三哥,咱俩干抿一口。’说着把酒瓶往炕头一蹲,又对兔娃说,‘兔娃,你去拌草,把你爸换下来。’鹿三无动于衷地走到炕前,对着瓶嘴抿了一口。”陕西方言中的的“蹲“相当于“蹾”之意。“蹾”[dun],蹾是后起字,《说文》无。据《汉语大字典》:“蹾,有两个义项,一为蹲之意,二为猛的往下放,着地很重。”[3]3744在一般情况下,陕西方言中形容人的“蹲下”用“圪蹴”或“蹴下”,而不用“蹲”或“蹾”。    

二、释“圪蹴”    

杨景震著《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中长安十大怪的第六怪是“板凳不坐圪蹴下”。其中对“圪蹴”的解释:“‘圪蹴’是陕西方言,两腿向前弯,屁股向下与膝盖齐,这种不立不坐的姿势,叫做‘圪蹴’。”“关中人有板凳不坐,蹲(圪蹴)在那里说话,是常常看见的景象。陕西人“圪蹴”有悠久的历史,而“圪蹴“开始只在地位较低的人群中使用:陕西一般贫穷人家缺少桌子、椅子、板凳那套设备,只好站着说活、做事,圪蹴比较自由,可以随时随地蹲下,比较方便。再加上晾谷草、掐谷子、锄麦草、围镰割麦、耧豌豆等农活,都需要蹲起来劳动。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圪蹴”的功夫。当然富裕的人家,桌椅俱全,在庄严的场所上,也是以请坐、让坐的宾礼相待的。”[4]38后来,这种“圪蹴“一词被广泛的使用,用于整个陕西地区。所以,“圪蹴”是“蹲”,是半立半坐,虚坐的意思。    

“圪蹴”一词是什么成分?在陕西方言中“蹲”可以用“圪蹴”或“蹴”来表示,笔者认为, “蹴”为实语素,“圪”为虚语素。 “圪”字,[yi],《广韵》鱼迄切,入迄疑。术部。《说文》云:“圪,墙高貌”。《诗》曰:崇墉圪圪。本亦作仡。[5]287《汉语大字典》中关于“圪”的解释有两种,[ge],一是象声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长安道。”,二是方言用语。1、作为前缀:与名词结合,多表示叉形、针状、碎粒状或丝状的东西。如:槐树圪杈(槐树枝杈);一圪星儿土(一粒土);萝卜圪丝(萝卜丝儿)。2、作为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延续。[6]415显然,文献记载“圪”在方言中读[ge],陕西方言中的“圪蹴”一词也不例外,读作[ge]。文献资料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二)圪蹴

圪蹴,拼音为g jiu,也读ge cu,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晋北地区、甘肃中东部、陕西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的方言,意思为蹲。

(三)圪蹴

这准确地说是晋语,意思是蹲下,例句:累求的了,额圪蹴一哈。(太累了,我蹲下休息一会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