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中](“陕西之旅”之四十六)

标签:
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图片61幅秦都城九都八迁秦朝历代君主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不瞒诸位朋友,这一集内容更丰富了呢,不止是图片,更重要的是文字资料。有秦国各个都城的问题,也有秦朝发展以及历代君主及其成就的问题。主要都城的资料放在正文,秦朝发展以及历代君主及其成就放在图片之后。这段话,希望读者很好地理解,否则就弄混了。
这一集,我想谈一谈秦国都城的“九都八迁”问题。秦人频繁迁都,曾历经九都八迁,从西犬丘开始,到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
九都八迁,秦人的迁都方向很明确,自西向东,最终回归东方。雍城以前的陇东地区秦都城,还处在探索阶段,秦当时的国力弱小,都城的规模,只有一两个宫殿或宗庙而已,搬家方便同时并非出自外族威胁,完全是自愿,而向东走,也是因为东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都比西方好的缘故。从实际结果看,八百里秦川,都城的地形越来越开阔,土地、交通都发达了起来。
九都中,我想选四个简介一下。这四个秦都城是:平阳、雍城、栎阳、咸阳。
平阳城遗址,是201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发现的秦九处都邑中的第五处城址,位于陕西宝鸡陈仓区。平阳是秦营建的第五座都城,也是迁入关中后营建的第三座都城,一共使用了36年。在秦迁到后一个都城雍城之前,平阳算是规模比较大的,有城墙。
秦都雍城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 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秦德公元年(前677),始徙都于雍(今凤翔)。此后,凤翔为秦都。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称霸,自此,到孝公图强,为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原,即今本市凤翔县城南郊。为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都栎阳
栎阳(栎音Yuè,去声)古县名,战国时秦国之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阎良区武屯镇),至元并入临潼县。 栎阳是战国初秦献公和秦孝公的都城。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秦国迁都栎阳。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营建了咸阳城,秦孝公十三年迁都咸阳。秦国定都栎阳共二世三十四年。
秦都咸阳
战国后期秦国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约15公里处。秦孝公十二年 (公元前350) 开始营建,十三年 (前349)由栎阳迁都于此。初都的咸阳城,大概只有咸阳宫和类似城门的“冀阙”建筑。惠文王时,继续扩建。据文献记载,城内已有南门、北门和西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新建“六国宫”。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烧宫室,咸阳城遂成废墟。咸阳作为秦都历经七世,共144年,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军事上统一六国的指挥中心。1959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及省、地、市文博部门对咸阳城进行了多次勘探和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阳宫:“高台榭,美宫室,以鸣得意”。只有站在咸阳宫遗址上,才能体会秦孝公和商鞅当年迁都于此的深意。这片遗址位于咸阳窑店镇一带,13号公路覆压原宫城西墙而过,几个经发掘为宫殿遗存的夯土台基被等高的荒草包围。登上夯土台,一片豁然开朗:向南远眺,是浩浩荡荡的渭水,向北望去,则是峰峦起伏的北陵。
前有泾渭交汇,环绕东壁,形成天然屏障,后有广阔平原赖以资助,守在中央、居高临下的原上,确实具备“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的战略条件。更大范围看,战国时期流行一种对关中的笼统比喻,即“四塞之国”: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再加上又是以土壤肥沃著称的“陆海”,可以想象地处关中平原中央的咸阳的优势,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本文第一幅图片泡浴2018年09月22日09点23分。
见图片下的文字资料。
平阳城遗址,是201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发现的秦九处都邑中的第五处城址,位于陕西宝鸡陈仓区。平阳是秦营建的第五座都城,也是迁入关中后营建的第三座都城,一共使用了36年。在秦迁到后一个都城雍城之前,平阳算是规模比较大的,有城墙。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
秦德公元年(前677),始徙都于雍(今凤翔)。此后,凤翔为秦都。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称霸,自此,到孝公图强,为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原,即今本市凤翔县城南郊。为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重要历史文字资料一:秦朝发展·历代君主及其成就
大骆,远走西陲,在今天甘肃天水县附近建立城邑养马,名为西犬丘。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当时的申侯原为申戎,招安后(外交)处 境尴尬,大骆娶其女联姻,生子大成。但另一个名叫非子的儿子更有能力, 为了不破坏成的 嫡长子继承西犬丘。周孝王在西犬丘附近,封了非子一小块地,允许其筑城,名为秦邑,非 子成为天子的附庸,是第一个秦人。
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 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秦仲(前845年—前822)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为牵制犬戎,周宣王加封秦仲(非子的曾孙)为大夫。公元前824 年,犬戎率大军攻打秦人,秦仲战死。
秦庄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秦仲长子秦其)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
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 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竫公
秦宁公(宪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秦宪公继位之初, 居于西新邑,后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 陈仓区);并相继派兵夺取亳戎(西戎 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消灭西戎小国荡氏。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 庶 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 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 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 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 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 。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嬴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
礼乐:内史廖
外交:公孙枝
政治:百里奚、蹇叔
军事:丕豹、百里视、蹇术、蹇丙
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秦康公赢英(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 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
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 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赢荣(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赢利(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嬴悼(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 国(魏文侯时期为超级强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赢渠梁(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秦孝公重用卫鞅(即 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重要助手:景监 商鞅 甘龙
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惠文王年十九 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 ,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重要助手:公孙衍(犀首) 张仪 樗里疾(嬴驷弟) 芈姬(八子、宣太后) 魏冉(芈姬弟弟) 司马错
秦武王嬴荡(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 、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 ,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 岁
秦昭襄王嬴稷(前325年-前 251年)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 江陵西北)。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 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重要助手: 宣太后 魏冉 白起 范雎
秦庄襄王嬴异人,又名子楚(前249年——前247)在位3年, 秦孝文王(安国君嬴柱)之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秦始皇帝嬴政(前246年——前222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 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 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重要人物: 赵嫣 吕不韦 赵高 李斯 嫪毐 王翦家族(王翦、王贲、王离) 蒙恬家族(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兄弟) 扶苏(太子) 尉僚 郑国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
重要人物: 赵高 李斯 章邯
秦末王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一个延续550年的帝国灭亡。
“一个延续550年的帝国灭亡”,这句话正确吗?“550年”怎么算?
本人根据历史资料,若从“第一个秦人”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算起,生卒年详,而当政年不详。不能简单地“前900年减前207年”,若按前900年减前207年计算,是603年。
本人根据历史资料,若从秦侯(前857——前848年在位)算起,“前857年减前207年”,恰好是550年。看来网络中这句“一个延续550年的帝国灭亡”,正是从“秦侯”算起的。我觉得这么算,无可无不可。但给读者许多猜测。
本人根据历史资料,“周赧王59年(前256年),秦灭周。自次年(亲昭襄王52年,前255年)起至秦王政25年(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前221)称始皇帝。”如果从“秦灭周”的“前256年”起,秦国也就50年。
若从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到前207年子婴投降计算,秦朝统治仅仅14年。是一个短命王朝。
【若有下载者,请说明“取自刘福新博客”】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统治仅仅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