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陕西省图书馆有感(“陕西之旅”之四)

标签:
9月15日冒雨参观陕西省图书馆影视演员出乖露丑为陕西省图使馆点赞图片 |
分类: 旅迹苔痕 |
有的新浪博客好友(譬如吴小华教育研究)说我的上一篇“文章格局” 有所变化,这位好友是行家,加之认真读,看出变化是必然的。这一篇我还想继续上篇的“文章格局”。
既然题目是《参观陕西省图书馆有感》,那一定是“有感”的。
我想先举个例子:央视频道经常弄一些影视剧明星在全国观众面前露面,常常出乖露丑,原因吗,很简单,读书少或不读书。说一说那个“长得像个蒙古式摔跤的大胡子”——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编入中学课本的名篇,劈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是令人过目难忘的妙句。我想那位听成“大江东去狼逃尽”的佳宾压根儿就没读过这一名篇,否则怎么也不能将这一名句创造性地“复述”成“狼逃尽”。
……这些年,颇有些明星“名气”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坏,丑闻越来越多;而其知识与智慧并不见有什么长进,倒是有文章说,在演艺圈里读书风气不浓、文化素质不佳、艺术修养不高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人罩着漂亮的艺术光环,却怎么也透不出多少文化气息,令人大生“明星们何去何从”之感。
我认为真正的读书人不要读那些流行一时的书,要多读旧书,多读那些被时间之水淘洗过的好书,有些书可以反复读,一遍过后不要发表看法,两遍之后也尽量少开尊口,直到看过多遍,体会了其中的奥妙也就可以说点儿看法了。……费孝通先生说过,二十世纪地球要建立新的秩序,必须呼唤新的孔子。可见思想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信息固然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但被信息“活埋”得透不过气,思想就难以出来。
思想是心灵的产物,有时候科技越发达,思想越浅薄。
有句话叫“人生苦旅”,是把人生比作了一次远行。在七十或八十余年不算太长的日子里,每一个人走完他的一生,其间的悲欢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却有异曲同工之致。
圣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生命中的几个大站。呱呱坠地后,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念书,然后工作,然后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攻克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在前方等着你。于是有一种说法,说人是世间匆匆的过客,生不带来什么,死亦不带走什么。“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生活态度。想一想,自人类诞生以来,已有多少生命化为尘埃,复归元素?又有多少伟大的念头和雄心壮志在时间的洪流面前一点点消失殆尽?民谚所唱的“万里长城今犹在,怎么不见秦始皇”道出了人们心底无尽的沮丧和悲凉。
当我看到陕西省图使馆的读者爆满,当我听到偌大图书馆的寂静,我心里一阵惊喜,凡是在这儿读书的都是我的榜样。我迈步轻轻,唯恐影响阅览的读书者。
最后我要说,9月15日下午,我们三人冒雨参观了陕西图书馆和西安博物院,这个主意不是我出的,而是青州年轻人刘鑫出的,在奔向图书馆的湿乎乎的路上,我仅仅说了句“我支持,今天你当三人小组的组长。”看来,刘鑫和王延庆这两位青年人的文化品位的确较高。还在未出旅馆的时候,刘鑫就说要参观陕西省图书馆。待到进了陕西省图书馆,我瞥一眼他们的眸子,立即觉得这两个青年是真的好学,绝不是装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