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018-07-10 14:02:35)
标签:

谢家山老槐树

谢家山村东大石坑

谢家山林场

林场北侧是美加学校

图片

分类: 昌乐村影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刘福新

已是第四次去谢家山了。1983年秋天是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翻山越岭去的。再后来又去了两次,分别是老兄孙笑山和妹夫邓汉军拉着去的。7月7日已是第四次去谢家山了。是小儿子驾车。
与老伴好几次商量着乘101公交车随便找个停车点下车,然后到山里玩。恰好小儿子歇班,小儿子说陪我们出去玩。上车后,一直没找着目标,到了“朱红路”(朱刘到红河),我说:“谢家山村东有个石具厂,过去看看。”结果,这个厂已在拆除中。我说:“既然过来了,看看空军某团基地的大门吧。”结果,车子开过了,直抵村西部。拍摄也就从村西部开始。
这一次去谢家山收获不小,大概有五件事儿:
第一件,“发现”了古槐。在村西部。以此而论,谢家山这个村落最早的村址在村子西部。也难怪,老屋大都在村西部。
第二件,村东的石坑。早就听说,谢家山以打石头著名,但以前都没看到石坑在哪儿,这一回看到了。、
第三件,村北,也就是这座大山(有人叫“谢家山”,有人说“此山无名”)的北边有个林场名字就叫“谢家山林场”,听说我妹夫还在这个林场待过。
第四件,谢家山林场的下边(北边吧)就是昌乐二中美加学校。这个发现让我一阵惊喜——最起码,我了解了美加学校的具体地址。
第五件,是最重要的一件:我进入了原空军某地勤团腹地。注意,是“腹地”。我的意思是1984年我来过,因为是军事单位,仅仅进了南大门(如今的南大门已经封死),里边的地势和建筑物不晓得,这一次大体拍摄完了。因为空军某团撤走之后,这儿成了拉链厂。最近几天,拉链厂也要撤走(搬迁到北岩)。我来得正是时候,否则,这儿一旦拆除,我连个影子也看不到了。听拉链厂的留守人员讲,近来,经常开进来各种车辆,大多是原来在这儿服军役的复员军人和转业军人。
关于空军某地勤团的图片另文专发。
本文图片按时间分四组:第一组:谢家山自然村西部图片。第二组:谢家山自然村村东石坑图片。第三组:谢家山林场图片。第四组:谢家山村西南相关图片。

          第一组:谢家山自然村西部图片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7月7日已是第四次去谢家山了。是小儿子拉着去的。
与老伴好几次商量着乘101公交车随便找个停车点下车,然后到山里玩。恰好小儿子歇班,小儿子说陪我们出去玩。上车后,一直没找着目标,到了“朱红路”(朱刘到红河),我说:“谢家山村东有个石具厂,过去看看。”结果,这个厂已在拆除中。我说:“既然过来了,看看空军某团基地的大门吧。”结果,车子开过了,直抵村西部。拍摄也就从村西部开始。
我知道小儿子的想法,先拍远后拍近,我赞同。第一幅图片拍了这个“太公在此”和“泰山石敢当”,这两个“辟邪词汇”在这儿合二为一了。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7月07日15点50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老伴与小儿子说:山里风大,真凉快!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樗树或欔树(谐音),臭椿。花儿还开着。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4、斜阳的光线很强烈,拍片反而不和谐。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5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6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7、都知道谢家山打石头,盖屋打墙以石头为主,所以选择村子西部拍片选对了地方。
我必须补充一句:有的网友看图片很教条很呆板,一看到老屋老街道就跟帖说:“这个村庄比较落后。”他(她)怎么不考虑摄影者的想法呢?假如光拍些好房子(豪华住房),能说明这个村庄的历史悠久吗?我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我是好拍老街道老宅院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9、我拍这个门牌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村名最好不加“村”,读起来别扭,也很容易让读者误解。所以我的题目里是“谢家山自然村”。二是,谢家山的号码排序是从村子西部开始的,再就是从北边往南排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0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1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2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4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5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6、正文中我说过:发现”了古槐。在村西部。以此而论,谢家山这个村落最早的村址在村子西部。也难怪,老屋大都在村西部。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7、树龄350年的概念是什么呢?这棵国槐栽种于1668年左右,也就是清朝康熙七年。属于清初。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9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0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1、这一户是49号,在图9 的南边大约30米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2、这就是与老槐紧挨着的那一户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4、我继续朝南走。这一家原先使用的是小瓦片。我想,这一家的建筑以前是很独特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5、以前,这儿石头遍地采,大街都铺了十块。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6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7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9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0、我没有问年龄,可能岁数在八十岁左右,反正比我岁数大。


            第二组:谢家山自然村村东石坑图片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因为车子又开过了空军某团早已封闭的南大门原址,小儿子说,从村子东边或许开过去。“发现”了大石坑。
拍于16点12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4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5


                第三组:谢家山林场图片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车子沿着大石坑朝西北方向行驶,看到了一个大门,上写“谢家山林场”(车未停,没拍下牌子来)。再往里行,看到了一排瓦房。原来这儿就是谢家山林场办公场所。给这位林场的负责人(可能是负责人?)拍照。
拍于16点21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我一介绍,他说,我知道您,您给林场拍了不少片子。他还说,您与邓汉军是亲戚。啊,原来他知道我。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4、林场办公室后边的房子是空军部队的。我老伴总是不理解,我说:“空军某团虽然在山前,山后边也可能是流动哨,这有什么奇怪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5、这儿有一大片杏树林。到了秋天,杏树叶子就可以蒸蒸吃了,很好吃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6、这里有个围栏。这是围栏里边(南)的农作物。这里还归谢家山林场。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7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8、我们到了围墙(不是石墙和砖墙,是铁网)外了,也就北边了。听说这儿属于昌乐二中美加学校的地盘,只是房子还没有盖到这儿。
看到了谢家山林场两个职工。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9、他们也认识我。我以前给孤山林场职工合过影。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0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1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2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4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5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6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7、看我这记性,当时,我海域老伴和小儿子说过的,现在却忘了。想起来再补充吧(我以前的文章就有)。
2018年7月19日补充:终于想起来了,老家俗称“鷐子蓑衣”(“鷐子”谐音,即麻雀,昌乐人称麻雀为“鷐子”或“家鷐”)。
新浪博客好友说叫“地锦草”。“地锦草”应该是学名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9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0、东边的山。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1、北边的昌乐二中美加学校。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2、新浪网,我有好几个朋友是植物专家,像这大片,我老家俗称“莜子草”(谐音)。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3、给老伴和小儿子拍合影。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4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5、一只小鸟。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6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7、昌乐二中美加学校。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8、同上。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9、同上。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0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1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2、俗称大伏子苗,蒸蒸吃很香,我拔了不少,当天晚上就蒸了。除了孙子孙女,都过来吃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3、山是不爬了,到了这个简陋的亭子就下来了。


              第四组:谢家山村西南相关图片

     说明:这组图片在空军部队驻防营地之后。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车子再往西开。从村子西部朝西南方向开,也就是6210炮兵师师部(今名138部队营地)和6218部队(8团)营地方向。
拍于18点04分。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2、老伴很惊讶“谢家山这么大?”其实,谢家山西南方向的房屋是后来建的,这条路我1983年秋天骑着自行车来过,是与空军某团副团长会面,请他派大卡车给我拉两趟沙子。从南大门(正门)进入,只在大门内接待室待了几分钟,副团长很热情,说:“明天就给您派车。”这件事儿,是我与历史课代表商量的,历史课代表的爸爸就是空军某团的副团长。
我刚拉了一趟沙子(鄌郚),小埠前支部书记看到了,小埠前正盖着大队办公楼(摞屋),支书找我父亲,我父亲又找我。路途远,也就是拉两趟。第二趟拉的沙子给了小埠前大队,我的沙子当然不够,后来又想的办法。那时候,当教师,一是工资低,二是没工夫,自己建房子的确很不容易。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4、这个属于地标性建筑物就在谢家山村南不远处。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5、玉米长得真好!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6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7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9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0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1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2
周啟凌君 
大宅是张唐之的会所
 7月10日 18:21
回复 周啟凌君:哪个大宅?我的图片底下都有序号。
(7月10日 20:47)
周啟凌君 回复 刘福新:第四组12、13号图片,是六和集团董事长张唐之的会所,他如今移民新加坡了,这谢家山会所是他会国内之客的地方,其中的多有老石雕
(7月10日 22:08)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3


谢家山自然村与谢家山林场         14、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原6210部队(某炮兵部队师部)所属的8团了。我与小儿子说:解放军编制,一个师下辖四个团(五团、六团、七团、八团),但这个师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七团的军旗被敌夺去,遂取消编制。这也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耻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