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鹰潭到乐安(江西之旅第七十篇)
标签:
江西之旅第七十篇从鹰潭到乐安乐安隶属抚州市抚河是江西第二大河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诸位朋友都知道的原因,我的“江西之旅系列博文”中断了半个月,今天晚上得以续发,我心稍安。
一个好说实话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违心的,即使有人(被我的文章激怒了的人)用了“老百姓”的名义批评我,我也不改初衷。因为他说的“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不欢迎你了吗?”我尚未觉得哪些老百姓不欢迎我了,我只知道安装着高音喇叭几个小时不停地扰民的小商贩对我恨之入骨,因为我的相机对准了他们,我的行动阻碍了他们。诚然种地不容易,卖钱养家无可厚非,但你也不能让高音喇叭不停地吆喝呀,周围好几个小区的居民屡屡向我反映,这并不是我自己的意见。“以老百姓名义”攻击老夫,你能代表了老百姓?若是老百姓都安装了高音喇叭都跑到你居住的地方吆喝,你作何想?至于“蔬菜大棚”,我也仅仅在一个图片注脚里谈了点儿看法,有不同意见可以跟帖。现代生活里的发财致富与本人的崇拜大自然想法冲突是难免的。可以商榷。但最好不要“借了老百姓名义”,老百姓这个词汇很神圣,不是随随便便就代表了的。
现在书归正传。
题目中的鹰潭是个“地级市”,乐安却是一个县城,本不在一个系列,但我乘坐的大巴就是如此,也只能这么写。
关于此篇博文,我依然要谈自己的感受。
上了长途大巴后(从鹰潭到乐安),我没有丝毫地停歇,想力所能及地拍一组比较好的风景(当然,不仅仅拍风景)片子。
天气晴朗,空气质量指数很高,由衷地高兴。
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江西的长途大巴车里,每每听到乘客的咳嗽声,这一次尤其厉害。问题还不止此,大巴车司机抽烟,这在别的省份是一件怪事,可在江西却屡见不鲜。这辆大巴车司机途中抽了不下四五支。车厢里空气污染可想而知。忍无可忍,我又发话了:“车厢里有人咳嗽呢,别抽烟了行吗?”司机稍稍回头,脸一红,但总算没吱声。
江西省的车站服务窗口普遍存在低劣的态度,即使我曾赞扬的鹰潭市也不例外。这一次在终点站乐安又一次遭遇了。幸亏了两对大学生,给我支招,我才到了另一个长途车站。原本在乐安住一宿(我看到老伴累了),也因此遇打消了,直接去了留坑古村。
属于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乐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抚州市西南部,本为崇仁县之乐安乡,宋置县,以乐安乡取名。东邻崇仁县、宜黄县;东南连赣州市的宁都;西南接吉安市的永丰;西北靠新干;北毗宜春市的丰城。全县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设9镇7乡,辖175个村委会,1651个村小组,总人口36.5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
附资料二:建制沿革
乐安春秋时属吴,战国初属越,周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的南城县,东汉属临汝县,三国时属吴国的临川郡,隋属崇仁县。
北宋景德4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析崇仁、永丰2县置乐安县,辖天授、乐安、忠义、云盖四乡,并以乐安乡名而得县名,属抚州。
元属抚州路,明清属抚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豫章道,1932年后,一直属于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9月15日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属抚州管辖,建国后先后属抚州专(地区)、抚州市管辖。
仙居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
战国时,仙居为越国领土。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鄞县回浦乡。东汉时,仙居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头禅院”(即石牛“大兴寺”),比国清寺建寺早400多年。
隋、唐间几经废置,至五代吴越宝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
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