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人民公园观后(江西之旅第三十篇)

标签:
景德镇人民公园当地记者吴立群文章我的游览感受半荒废的公园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据资料:景德镇市人民公园位于西市区昌江与西河交汇处,东濒昌江,北靠西河,西临瓷都大道,南以公园路为界,占地面积6.5公顷,是一座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该园于1954年3月在原刘氏果园基础上扩建,当年7月6日建成开放。
在我看来,景德镇市人民公园就是一处“半荒废的公园”,尽管当地记者曾发过《人民公园改造旧貌换新颜》的歌颂文章,但在一个外地人眼里,这不过就是一处敞开着的公用场地,离着“公园”这个词汇还有一大段距离。当然,记者文章《人民公园改造旧貌换新颜》还是有用的,起码让我了解了这个公园已经有了些许进步。
譬如一大片企图从儿童衣兜里掏银子的杂七杂八娱乐设施,好在这些不按经济水平乱建的东东无人问津,正在怏怏而退……
譬如沿江的走廊内外垃圾(水果皮、瓜子皮、垃圾袋、饮料瓶)触目皆是,可以说明市民以及游客素质的低劣,也说明这个所谓公园的管理很差劲!
一分为二地讲,这儿的树木还是令人愉悦的,各种树木分布在或阔或狭的空间,树枝上的小鸟欢快地鸣唱。有幸拍到了一只活跃在茂密枝叶里的小鸟。
沿江边漫步,远拍了对岸的几处景致。
若是当地政府再加关注,这个公园是会提高一个层次的。说到这儿,我想到了我们昌乐县的“西湖公园”,景德镇市人民公园与我们昌乐的西湖公园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读者若不信,可用百度或搜狗或360搜索“刘福新 昌乐西湖公园”,我说的完全实话。
拍于2018年03月31日17点27分。
附二:翻拍的网络电子图片
附三:当地记者文章:人民公园改造旧貌换新颜
近日,记者在瓷都大道西河桥附近看到,原西河桥垃圾中转站和破旧民房已经全部拆除,人民公园望江亭亭台栏木修饰一新,四周的坡地上覆上了绿色的草皮,临马路的望江亭广场正在建设施工中。据人民公园管理所书记张景五介绍,这里将新建一处小型广场,形成开放式北门,同时将原有的动物园部分笼舍移除,开辟休闲广场和观景平台,通过打通北门与公园的进出通道,改善景点环境,修缮登山步道,既增加了市民休闲的空间,又增加了公园的开放性,使整个公园景观动静分明,更加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市民休闲功能。
从公园南门进入,记者看到,原有的瓷片步道已经改建为大理石镶嵌窑砖步道,整条道路贯穿南北,道路更加宽阔平坦,同时,成片的树阴绿地让人视线开阔,心旷神怡。原来,为最大地还原人民公园的公益性,设计科学,划分动静分区,增加公园绿地空间,对原有的儿童游乐园和跑马场等项目进行拆除,取而代之以草坪铺设,进一步还园于民、让绿于民。同时,在草坪边缘铺设大理石路缘石,防止雨水冲刷泥土污染路面。改变较大的区域还有大桂花林,近1300平方米的大桂花林重新铺装大理石地面,树池采用窑砖修砌,树池两侧镶嵌防腐木,为游客提供休息坐凳,使得公园景观更加人性化。南门的公共厕所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内部设施更换一新,朝向与园路相反,并且周边栽种景观树,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大门入口右侧的一片樱花林,原来杂草丛生,通过填补种植,现在栽种了一片麦冬,整体景观更加美观养眼。
漫步公园广场和各条园路,新颖的指路牌、简约的路灯以及崭新的分类垃圾桶,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景五告诉记者,此次改造对公园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设置了5组采用防腐木设计的路牌,体现了环保的理念,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对近100盏破旧的景观灯全部进行了更换,新换的景观灯节能环保、简洁大方,带给人们清凉的感觉。同时,更换的30个分类垃圾桶能够进一步改善公园环境卫生,提高游客文明意识。此外,还增设了监控设备,进一步加强了公园的安全管理,新建排水系统800米以上,有效解决下雨天积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