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018-05-02 10:59:57)
标签:

滕王阁第一篇

我的行进路线

滕王阁资料介绍

图片68幅

旅游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刘福新


拍罢“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之后,一边询问去滕王阁的路线,一边寻找旅馆,走走停停,不大会儿已经看到了一座高耸的建筑物,我好似觉得滕王阁已经向我张开了双臂……

201803300806分,我拍下了滕王阁第一幅图片。

刚拍了两幅片,见一先生也在拍照,趋前搭讪,获知以下信息:刘振义,河北承德人,撰有历史散文集《紫塞秋山》。当时觉得其人文武兼学,顿感亲切,交换相机,互相帮忙,拍了几幅照片。

喜望滕王阁,欣遇摄影同行,当然喜悦,天逐渐晴了,空气质量指数高了,片子格外清晰,再加上老朽七十周岁生日,真是天高气爽,心悦目清。

据本人所见,滕王阁地址在榕门路仿古街58号。据资料,新阁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给老伴拍了不少,自拍了也不少。这还都是滕王阁的外貌。思考再三,题目就拟为《七十老叟拍滕王阁[](江西之旅第十八篇)》吧。题目中的“七十老叟”借指本人。

至于滕王阁资料,汗牛充栋,这篇博文的正文仅仅下载一段,图片注脚可能插一点儿。

据资料: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20011月南昌滕王阁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补充一句:观瞻滕王阁之后,带着行李继续寻旅馆,突然看到了一个牌子,原来明朝和清朝的滕王阁旧址在抚河北路,具体位置是南昌市滕王阁保育院。心里不免一愣:我拍摄的滕王阁是现代产物——怪不得国家旅游局定为“4A级旅游景区”,倘若是原来的滕王阁,“5A级”也是响当当顶呱呱的!

本文配图64幅,翻拍电子图片4幅,共68幅。

注释①(回家后,百度搜寻“刘振义 紫塞秋山”,竟然一无所获。连打手机,亦未接,不知何故?)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我好似觉得滕王阁已经向我张开的双臂。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3月30日08点06分。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设置了“自拍”。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刚拍了两幅片,见一先生也在拍照,趋前搭讪,获知以下信息:刘振义,河北承德人,撰有历史散文集《紫塞秋山》。当时觉得其人文武兼学,顿感亲切异常,交换相机,互相帮忙,拍了几幅照片。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7、PS裁切。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8、与刘振义先生合影。我老伴拍的。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9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0、
据资料: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1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2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3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4、滕王阁旅游全图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5、《滕王阁介绍》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6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7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8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9、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0、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1、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2、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 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3、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4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5、
 滕王阁(2)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韩愈为之作《重修滕王阁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阁记》称宋阁“其基城为阁……大抵非唐屋矣。”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6、
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元统二年(1334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儿游登滕王阁,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7、自拍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8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9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0、
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滕王阁上大宴文武群臣,正统初年,江西布政使吴润重建,改阁名“迎恩馆”。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资重建“西江第一楼”,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书谢一夔作《重修滕王阁记》。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阁亦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抚王佐重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毁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再由王在晋撰《重建滕王阁碑记》,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崇祯六年(1633年)江西巡抚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阁,由邹维琏撰《重造滕王阁记》。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1、设置了“自拍”。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2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3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4、
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付之一炬,十一年(1654年),由巡抚 蔡士英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阁又遭火焚,由中丞宋荦重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阁又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滕王阁落成,立即飞奏朝廷,康熙大喜,亲书董其昌之《滕王阁序》以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被大火烧毁,惟“御碑亭”幸存,巡抚郎廷极随即重建。雍正九年(1731年)阁毁于火,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总督赵宏恩、巡抚俞兆岳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西巡抚何裕成重建;嘉庆年间,滕王阁年久失修,江西巡抚秦承恩、江西巡抚先福先后重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阁遭火毁,不久修复;道光二十八年,阁又遭火毁,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江忠源稳守南昌,把总李光宽被太平军乱枪轰毙,滕王阁烧成为一片灰烬。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抚刘坤一主持集资重建。光绪末年(1908年),阁又遭火焚,于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1926年滕王阁再度毁于军阀混战,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大火延烧三日,街巷尽成焦土。1927年纵火者张风歧、岳思寅等被处以死刑。此后50多年里一直没有重修。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5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6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7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8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9、
滕王阁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3101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1022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108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0、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其实,这篇博文的配图大部分都能作压题图片。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1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2、
滕王阁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长、1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3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4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5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6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7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8、
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9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0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1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2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3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4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5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6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7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8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59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0、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1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2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3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64



附:本人昨夜赶拍的电子图片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1、2018年3月30日上午,我与老伴(带着行李)的行进路线。

叠山路有南昌二十八中,图片见上篇。我们的行进路线是:叠山路--子固路--过榕门路--到滕王阁。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2、参观滕王阁之后,在抚河北路找到了旅馆,到榕门路午餐(70周岁生日)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3、南昌市滕王阁保育院是明朝和清朝的滕王阁旧址。看来这个旧址已经离河道远了,改一改地方也是可以的。



七十老叟拍滕王阁[上](江西之旅第十八篇)                 4、再看这一幅。滕王阁今址离明清滕王阁原址不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