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品酒“杏花村”(商务活动纪实)
标签:
昨夜品酒杏花村本家弟刘其安邀请党校服务中心现场摄影感慨图片 |
题目很难拟,因为我对商务活动是百分之百的外行,倘若主办者有一简明扼要的说明书,或者主持人有一开门见山的介绍语,我就不用犯愁这文章题目了。
邀请电话是本家弟弟刘其安打的。我不得不略道实情:前几天回老家在3路公交车上摔了一跤,左胳膊的筋伤着了,贴着膏药服着跌打丸,再近的路也没法骑车。还好,主办方的连襟丛某驾车来接,在车中了解到文艺界的人不多,想借花献佛,打了两个电话……
虽说这样的商务活动参加很少,但熟人还是挺多的,譬如饭店、酒馆、门市部、小摊的老板等。另外,还有其它行业的人……
凡是商业性质的活动,离不开那些个……女主持口口声声“让摄影师给留个影”,我看看周围,哪儿有什么摄影师?拿着“单反”拍照的就我一人而已……呀呀嗨,升了摄影师了,可我的其他职能被淹没了,按说,我是“老网虫”,昌乐传媒曾将我的博客形容为“民间版的昌乐新闻”,自2010年起兼着“不拿薪酬”的“市民记者”,虽不久后我“自动脱离”了,但昌乐县城的市民一直认可我,昌乐各大超市也一直尊重我,就这点来说,我的摄影等同于现场采访,我的图片和文字等同于广告……有些主办者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我对拍照也就失去了兴趣。
本来,我在场上举着机子一拍,肯定给举办者增加了人气,因为好多认识我的人心里会一震——因为“刘福新”到场了,这个活动的层次无疑地提升了一大截。很遗憾,举办者看不到这一点,把我当成混饭吃混酒喝的了……其实,现场拍摄这个活儿很忙活,吃不舒服喝不舒服的……
搞公益事业习以为常了,对一切都不在乎,但主办者给予起码的尊敬我想还是应该的……
至于这种酒,关系到两个杏花村,前年秋天游山西,22天时间却没能看看杏花村酒厂,今年春天在安徽旅游26天,在池州观赏了杏花村景区,写清明的那首诗其实发生在池州……
突然想起,本人在历史上曾担任过一个职务——潍坊市酒文化昌乐站站长,多次参加潍坊市酒文化会议,认识了不少人……诸如品酒这种活动,老朽参加也不算过外吧?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主办者的名字,也就没法叙述。既然主办者的名字不能写在这篇文章里,那么,所有拍照的人也就不再注明了……
我的图片不允许任何人复制粘贴,包括活动主办者。鉴于此,我在图片的右下角打上了只属于我自己的“水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