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017-12-12 15:10:57)
标签:

新浪好友卜祥山

携妻子儿子来访

南郝大集采风

盛世榴园摆宴招待

情感

分类: 文辛友情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刘福新

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家住寿光市田马镇,企业界知名人士。前曾发文曰“教育界人士”,今修正。新浪好友卜祥山,工作之余好采风访古,与老朽摄影风格颇相似,因之惺惺相惜,除新浪博客互访外,电话往来亦不少。从卜祥山这位年轻的新浪好友博文里,我看到他对于昌乐县城附近的村庄比较熟悉,昌乐县城东边的孤山(首阳山)也登过数次。其居住的寿光市田马镇与昌乐县搭界,他的两个连襟又都是昌乐人,即使说他是个“昌乐通”也可以。前周六,我曾发出邀请,上周末,接其电话,我说:“既然你儿子开车,让你媳妇一块儿来吧,我老伴也有个拉呱的。”
前天(2017年12月10日),星期日,农历丁酉年十月二十三,新浪好友卜祥山一家三口来了,当然是热情招待。因时间已近中午,安排游览一处景点已不可能,稍远的乡镇也去不了,再者好友的妻子“晕车”……
突然想起了南郝大集,赶南郝大集的日子是“三”和“八”,前天恰好是十月二十三,我从博客里知道新浪好友卜祥山也是“好拍集市”,于是,决定去南郝。
话说这个南郝,先后是南郝公社、南郝乡、南郝镇、城南街道的党政机构所在地,如今成了昌乐县五图街道机关驻地,离昌乐县城又近,酒店也是我熟悉的,这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了。
车出了我居住的上海花园小区南大门,所喜皆为绿灯,真是一路顺风!
我在车里说了句笑话:“一踏油门,还没眨眼,就到南郝大集了。”新浪好友卜祥山感叹说:“我一直以为南郝离着昌乐县城很远的,没想到这么近!”
到五图街道办公大楼前的休闲广场停车,拍照留念。
如今的南郝集市很长,一条四五里路的东西大街,各种小摊应有尽有,做买卖的,买东西的,闲逛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先到盛世榴园大酒店定了个“666”房间,订下了一桌菜(酒店规定每人30元或35元的标准,我加到每人40元)。
离着12点还有28分钟,可以拍一拍南郝集市。卜祥山的妻子儿子可能累了,留在酒店休息,我们三人赶大集拍大集。几乎不到十米就遇见一个熟人,拍起来当然有味道……专拍的人物不少,譬如杨徐村一位老同学、辛安庄的邱铁山、常家庄的田道明,还有两人是跑着追上来的,说请我过几天给他拍一拍手工艺术品云云……
酒宴开始后,向盛世榴园服务员提了个要求,请一位会拍照的帮帮忙,给我们五个人合影……
因在我住处忘记拍照,返回上海花园小区后,上楼,补之。
有心写一首诗,可这几天灵感迟钝,连一篇稍雅的散文都写不出来,况诗乎?也只能写一篇“流水账”了。我近几年常常考虑一个问题:流水账写得文通字顺也就不错了,体力大不如前了,脑力更大不如前了,这就算老了吧?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携妻(董秀荣)子(卜令晓)到了我家,互道寒暄,奉茶,我提出一个方案,到县城南边不远的南郝赶大集,之后在南郝的盛世榴园就餐。健忘呀,忘记在我家合影了(最后补上了,见博文最后图片)。这是在我居住的上海花园小区休闲小广场。
第一幅图片拍于2017年12月10日10点36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左起:卜令晓(新浪博客好友之子)、董秀荣(新浪博客好友之妻)、卜祥山、赵云英(我老伴)。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设置了“自拍  10秒  遥控”。相机放在一棵银杏树的树杈上。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一路绿灯,太顺了!车到了五图街道广场(南郝村村东,新安庄以南)。设置了“自拍”,相机搁在一块石头上,镜孔无法看,就以拍景为主了。鉴于好友卜祥山年轻,以传统习俗站位。
拍于2017年12月10日10点58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这一幅人像比例大了,当然是"PS"出来的。底片歪斜的很厉害。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8、合影。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9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0、新浪好友卜祥山感叹:“南郝集这么大呀!”这一幅是在车里拍的。
拍于2017年12月10日11点14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1、下车后拍的第一幅图片。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2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3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4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5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6、听到有人喊,原来是杨徐村一位老同学。既然与新浪好友卜祥山在一块儿,太方便了,这是卜祥山给拍的。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7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8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19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0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1、进了盛世榴园,先定房间,再订菜。我说:“到12点上菜还有20多分钟时间,咱们到大集拍片去。”这是从酒店出来后拍的第一幅片。
我的相机显示的时间是2017年12月10日11点39分,这个时间与我手机的时间不相符,看来我相机时间快了好几分钟。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2、朝西走。我为何朝西走?西边是老建筑,有历史内涵,东边都是近几年建造的,没有文化底蕴。诸位看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店铺。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3、炒栗子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4、“南郝供销社棉百门市部”是原来的牌子。看到这块牌子和老屋,不禁想起许多故事。
之一:我在南郝中学(1978年改称昌乐十三中)任教时,好几个南郝公社西北部的农民都在里边向我借过钱,说是不几天来还,可没有一个还的。这件事儿我是这样考虑的,一来那时候农民日子过得很窄巴,我从来不曾想着他们还钱;二来,南郝公社西北部(官庄片)的人就是比较狡猾,因为离着一个狡猾的公社最近。
之二:那时候的供销社人员,绝大多数是“短寸少两”。一个与我服期很近的叔叔在这里工作,买块布子做衣服,回家一量,竟然少了好几寸——那时候不同于今天,那时候使用“布票”。我对于供销社的人有意见,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屡屡“短寸少两”得出的结论。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5、老同学邱铁山。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6、这个大门可能是原南郝公社的旅馆饭店?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7、新浪好友卜祥山在拍照。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8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29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0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1、又一个老门市部。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2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3、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4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5、“杂品门市部”,以前俗称“土产门市部”。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6、曾听到好几个人与我说到了“永和街”——哈,这条东西大街就是呀!啥时候起的?谁起的?叫南郝街不就得了吗?弄得大家都云里雾里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7、边下街(棚改结束,已经拆除)的长辈刘文炳,八十多岁了。可能搬到这儿住。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8、一对沿街门店的夫妇。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39、这儿一溜鞋匠五六个,只拍这一个。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0、拍正面。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1、我老伴要在这儿买帽子。我对老伴说:“你快成帽子贩子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2、我帮着选了一个与小摊主人一个颜色的,老伴戴上了,看样子挺高兴的。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3、这一回我的主要目的不是拍建筑,而是拍上边的——“城南街道卫生院”。说明曾有一个阶段,这儿叫做“城南街道”。改称“五图街道”之后吗——哈哈,嘿嘿,嗨嗨——让我怎么说呢?“五图与这儿隔着一座方山呢”……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4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5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6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7、拍下了一组很和谐的镜头——三轮车里大孩喂小孩。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8、三轮车边走,我赶着拍下来的。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49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0、集市采风,最可贵的就是这样的片子!一定要“眼中有戏”!我相信我的博客好友卜祥山对于我的采风一定也有不少感触。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1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2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3、集市上有两个人撵了过来,原来是邀请我过几天拍照的。左边戴鸭舌帽的就是“镶刻艺人”,中间的是我一个亲戚晚辈。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4、我从他的手机上拍摄的。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5、一个“儒商”田道明先生,乔官镇常家庄人。人物详细介绍见我的多篇文章。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6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7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8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59、我老远望见一个店名,与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说:“有个牌子与您有关呢,给您拍几幅照片吧。”因为卜祥山是寿光市田马镇人。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0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1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2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3、采风也就28分钟。12点14分(其实是12点多一点,我的相机数据不准确),我们回到了盛世榴园大酒店。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4、酒店楼梯墙壁上的挂图。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5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6、断章取义了呀。原文是四个字“忠孝节义”,“节”是专对女人的,“守节”和“节妇”的意思,现在是不提倡了,现在讲的是“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7、我向端菜的服务员提了个要求,找一位会拍照的给我们合影。但这问年轻帅哥对我的相机性能掌握不了,照片全黑,这还是“PS”了好几遍才显示。“逆光拍照”的确不容易,不掌握“曝光技巧”拍不出好效果来,我拍也不行,但比这一幅稍好点儿。
拍于2017年12月10日12点14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8、幸亏拍了这一幅。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69因在我居处忘记拍照,回到我的居处上海花园小区后,上楼,补之。
拍于2017年12月10日14点55分。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0、这位新浪博客好友“喝酒脸红”。我曾在宴席上说了一句话:“我们昌乐县曾有一位书记说,酒席上三种人不可忽视,脸红的就是一种。”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1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2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3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4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5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6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7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8


接待新浪博客好友卜祥山一家             79有心写一首诗,可这几天灵感迟钝,连一篇稍雅的散文都写不出来,况诗乎?也只能写一篇“流水账”了。我近几年常常考虑一个问题:流水账写得文通字顺也就不错了,体力大不如前了,脑力更大不如前了,这就算老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