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乡村)乔官镇大善地

标签:
大善地原名四季官庄官庄村名解读有莫姓春晖养鹅专业合作社图片 |
分类: 昌乐村影 |
大善地位于小善地之北,按立村时间,大善地早于小善地。
大善地曾用名四季官庄、大官庄。行政隶属乔官镇,位于镇境东南部。清乾隆年间,一位姓刘名四季的佃户来租地种,后又有一些佃户陆续来此,渐成村落,取名四季官庄。清末改称大官庄。民国初更名大善地。
既然说到了“官庄”这个词汇,我想简单解释一下:
在全国范围内,“官庄”这样的村名的确不少,它的出现也绝非偶然现象。作为地名,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村里出了大官,引以自豪,取名或改名“官庄”。二是耕种的是官府的田地,得名“官庄”。
官庄地名正式始于何时?历史资料尚缺,因为汉末曹操就已开始“屯田”了,“屯田”的地方就是“官庄”的雏形。唐朝时期,官府管辖土地增多,到了宋朝,进一步发展。屯田庄、公田庄都属于“官庄”。据《宋史·职官志》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代属内务府管辖的庄田称作“皇庄”,属各部、寺管辖的庄田称作“官庄”。
我的故乡原南郝公社(今划归五图街道)就有两个,一个叫“叶落官庄”(后改名“业乐官庄”),另一个叫新安庄(后改名“辛安庄”)。前者耕种官府的田地无疑,后者为何也属于“官庄”?据我所知,新安庄也属于“官庄”性质。凡是叫做“官庄”的村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姓氏很多。何也?来自各地之故也。
大善地现在的姓氏有:刘、任、王、张、马、莫、高、孟等。在昌乐县境内,“莫”姓我见的极少。村子很小,却有八九姓之多。
已近黄昏,拍片不多。一对养鹅的中老年夫妇进入了我的镜头。后来看到,这儿有个“昌乐春晖养鹅专业合作社”。
拍于2017年11月12日16点59分。
这幅作“压题图片”了。
之后,梁家庄外甥梁金亮来接我到扒板厂。晚饭后,重外甥梁群送我回昌乐。
附:重外甥梁群的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