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略记(唐朝部分)

标签:
我的读史略记唐朝部分经济与对外关系藩镇割据历史 |
分类: 文辛随笔 |
(1)均田法。按人口多少、状弱、男女情况分配给土地。其中20%为世业(可以继承),口分田归官,另行分配。
(2)租庸调法。租:每丁每年纳粟2石或稻3石。庸:每丁每年服役20日,如遇水灾可根据情况定。调:随乡土所产,茧乡,麻乡等。
(3)
(4)
五爵外,又有命妇,公主正一品,太子女儿从一品,亲女儿正二品。
唐高宗时内外文武官一至九品,13465人。这是地主占有庄田,农民失去土地,地主占有庄田是主要原因。
(5)
(6)
(2)
唐朝与四方诸国的各种关系。
比两汉有更大发展。首先由于战胜强大的突厥国,从而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中国与西方与四邻都有益处。唐前期与四邻关系大抵有五种关系。
一是反对侵略,如突厥国。
二是进行侵略,如攻高丽。
三是保护弱国,如在西域设都护府。
四是通婚和亲 ,如对回纥、吐蕃。
五是单纯文化经济交流,如天竺、日本、大食等,其他也有活动。
(1)
人到樊(樊城,在湖北襄阳县北)、邓(河南邓县)一带寻求可建都的地方。太子李建成等赞成迁都,唐太宗劝阻说:“给我几年的期限,一定捕获颉利,听朝廷发落”。迁都算是停止了。当年,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全国兵力深入到豳州(陕西邠县),唐太宗率兵抵御,双方兵力,多寡悬殊,唐将士惊惧,不敢接战。唐太宗亲率一百骑出阵,在阵上离间颉利、突利二人,使自相疑忌。颉利要战,突利不从。颉利使突利到唐营讲和,突利与唐太宗私结为兄弟,突厥开始趋于分裂。624年开始主动进攻。
626年太宗即位,唐真正统一。中国与突厥对抗的形势才有根本的改变。后,突厥要求和。经过几年准备,灭突厥的力量具备了,突厥连年有灾,
公元629年年,太宗分六路大破突厥军。兵力总共10余万。630年秋破突厥军,获颉利可汗。有的投西域,631年,降唐和被俘男女多至数十万。分突利原辖地为四个州,置四州都督府,任命突利等为都督,统率部众。进入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人。
这时四方归附,所以北方数十年没大战。
(国灭)
高丽国。隋文帝设高丽船置使。山海关病疫败回。隋炀帝攻高丽引起国内农民的反抗。应是个教训。唐高祖曾和高丽国交换本国流亡人,高丽送还中国流亡人一万人。
唐太宗灭突厥。高丽愈加友好。唐太宗滋长了侵略的中心,认为一定胜利,事实和愿望恰恰相反,他所得到的是悔不可追的失败。640年违常例,自己亲自出征,主要是骄傲轻敌,命张亮为平壤大总管,率战船500艘,4、3万人。从莱州海向平壤,派李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6万,和一部分胡兵,两军合势并进。
太宗率诸君自洛阳出发,到幽州。亲上战指挥,攻到安市城,守城兵坚守不屈,这时天冷,草枯水冻,粮食又快用完,兵马无法久留,战无不胜的唐太宗只好退兵回国。唐军夺得十个城,这算是收获。唐太宗深悔不该出兵,叹道:魏征如果活着,一定不让我走这一趟!——百战老人并不比东方年轻人强多少。
660年唐高宗又派兵攻高丽。668年攻破平壤城,高丽全境被唐占领。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行驶唐朝的统治权。
武则天时,唐势力退出高丽,侵略者终于被高丽民众战胜了。
唐时汉文化的各方面及佛教的各个宗派大体上都移植到日本,往来日本的学生和僧徒650余人。
公元907年朱全忠代唐称帝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与此同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着十个政权,南方有九个: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方河东地区有一个:北汉。合称“十国”。
这一时期,历史上叫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它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走上北宋统一的过渡。
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总是有两行种做法。一种是孔孟的正统政治思想,即剥削较有节制的所谓“仁政”。另一种是腐朽势力的做法,那就是不顾及农民死活,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用来填无底的沟壑。要是正统政治得势,阶级矛盾就比较缓和,出现“治平”景象。反之,腐朽势力得势,制造各种荒乱毒害民众,最后爆发农民起义,打击统治者。从而,一“治”一“乱”不断循环。似乎是统治阶级自动的,实际却是农民起义的产物。这个“治”为社会取得了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