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月湖公园摄影杂记[下](皖浙沪旅游143)

标签:
柳汀街上的尚书桥从关帝庙看宗教的混乱从陆殿桥看宁波的脏乱宁波文化景区的失败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上集里我曾说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感,我亲眼目睹的这些景点,好似还没有复原,月湖公园不是缺水,就是脏乱。与绍兴相比,有天壤之别。一个外省人看宁波可能存在局限,但我所拍的照片是真实的。”
上集最后一幅图片是尚书桥。柳汀街上的尚书桥,横跨月湖段西侧。桥的东侧,小小弹丸之地肩并肩挨着的是
柳汀街上的尚书桥
各式古色古香的建筑:贺秘监祠、佛教居士林、关帝庙,还有“瀛洲接武”石牌坊、“保合太和”照壁。
关帝庙的东侧紧邻的是陆殿桥,它和尚书桥好比一对孪生兄弟,提到尚书桥不能不提陆殿桥,就像提到陆殿桥不能不提尚书桥一样。据史料记载,月湖的柳汀在宋代初年还是个孤立的小岛,北宋天禧五年(1021),僧蕴臻分别在柳汀岛的东西两侧各建了一座拱形石桥,名“憧憧东桥”和“憧憧西桥”。“憧憧”二字出自《周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句,意谓往来不绝,与友人相互过从,可见两桥建成后带给月湖柳汀的热闹和繁华。“憧憧东桥”在明崇祯三年(1630)改称陆殿桥,因大理寺卿陆世科在桥边所建关帝庙俗称湖西陆殿的缘故。“憧憧西桥”即今尚书桥,明天顺八年(1464),太守张瓒为刑部尚书陆瑜建尚书坊于桥之西堍,尚书桥由此得名。
陆瑜是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天顺二年(1458)任刑部尚书。原籍慈溪,元代时他的始祖陆元不愿为官,就在乡间读书做学问,很有名气,被明州城里月湖东岸的徐家请去做了塾师,于是举家从慈溪迁入。到了陆瑜这一代为第五代,族中开始兴旺,成为甬上望族。陆瑜为人为官正直清明,敢说敢为,不为个人恩怨所左右。
尚书桥在历史上屡经修缮,清徐兆籨在《四明谈助》中称:“(北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守钱君倚修。(南宋)乾道五年(1169),守张津重建。桥成而屋之,翼以石栏。檐楹飞舞,与波上下,壮丽坚致,可支百世,诚一郡之伟观也。”如此看来,明州太守张津重建的这座桥上还建有廊屋,飞檐翘角,精致漂亮,蔚为壮观,是当时月湖上的景观性桥梁。
岁月悠悠,尚书桥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桥的古韵尚在。现在所见尚书桥为石梁单孔平桥,桥两侧有望柱、桥栏板,古朴沧桑,向过往行人昭示着月湖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柳汀街道路拓宽改造,为保护旧貌,在尚书桥和陆殿桥的南侧另建了两座同名公路桥,于是就有了柳汀街上两座斑驳的古桥和两座现代化新桥交相辉映的奇观。
本文里图12与图2的外貌根本分不出来,但两者不是一码事,图12上方刻着“关帝庙”。历史文化改造,荒诞不堪,以致如此!既然是关帝庙,为何又挂着“佛教居士林”?儒教与佛教融为一体是指精神上,建筑物却不能糅合在一起。天大的笑话在宁波出现了。丢人现眼!
遗憾的是,我见到的陆殿桥,第一,桥下无水;第二,附近有水的地段臭烘烘的;第三,垃圾遍桥下,简直让人目不忍睹!
 宁波月湖公园摄影杂记[下](皖浙沪旅游14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宁波月湖公园摄影杂记[下](皖浙沪旅游14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瀛洲接武是一座牌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南侧。石质结构,瓦檐形制,三间四柱式。现存四柱及部份额坊等,额坊上书“瀛洲接武”,海曙区人民政府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瀛洲接武坊体型高大,气势雄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陆世科、李康先等17位宁波籍学子同时考中举人,在宁波城内引起不小的轰动。5年后,浙江巡抚甘土阶为预祝这17位举人今后能像唐代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学士”那样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专门为他们建造了这座三间四柱“瀛洲接武”坊。“瀛洲接武”四字为黄景章在中进士后所题。坊上镂刻着凸形立体的仙鹤、麒麟、狮面、牛头等,栩栩如生,工艺精湛,艺术性极高。现在坊额上,陆世科、李康先等17人的名字仍清晰可见。
 宁波月湖公园摄影杂记[下](皖浙沪旅游14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记得是乘坐的637路车。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人(今浙江鄞县),历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书。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
本人读史,知道此人最大的优点是“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