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夫妻来访·拿名片的故事(9月23日摄影日记)
刘福新
9月23日上午,我的老同学(昌乐一中同班同学、益都师范同级同学)李广田与妻子来了。常见面的老同学格外亲,老同学的老伴之间也实在,倒是不用多写。相机搁在电视荧屏下边,紧靠着墙,无法对焦,所拍合影将桌匣里的抹布都拍上了,不得不狠劲地裁切……
下午,我到了昌乐县城文化路的“昌乐教委数码影像”店。直接背景是:为我专打名片的王青春姑娘给我打手机,为了让我少跑腿,将名片给我捎到“昌乐教委数码影像”去,接着,我又拨打了影像店电话,让他们替我付款,我下午过去拿。我在昌乐教委数码影像等了一段时间,还不见王青春过来,我也急了,因为第二天去营丘急用。王青春此时已到了鄌郚镇老家,把她急得了不得。之后,又给我打手机,说让他在县委某部门工作的弟弟王少平给我捎家里来。晚饭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王青春的弟弟来送名片。王青春这姑娘真行!
还有其他照片,正文不再逐一叙述,请看图片下的注脚。
1、空气质量指数较高,方山和卧虎山清晰可辩。是个好天气!
第一幅图片拍于2017年09月23日09点31分。
(以后的空气质量图片就随博客文章发,不再单独发,单独发,太麻烦,还不一定有看的)
2、9月23日上午,我的老同学(昌乐一中同班同学、益都师范同级同学)李广田与妻子来了。常见面的老同学格外亲,老同学的老伴之间也实在,倒是不用多写。相机搁在电视荧屏下边,紧靠着墙,无法对焦,所拍合影将桌匣里的抹布都拍上了,不得不狠劲地裁切……
2017年09月23日09点34分.
3
4
5
6、拍于2017年09月23日11点34分.
7、我到相馆拿名片,走到方山路和昌盛街十字路口了。原先的设施进行了改造——这样多好!减缓了交通压力。
8、我到“名人文体”买圆珠笔管。
9
10、圆珠笔是这一位经手的。
11、
12、下午,我到了昌乐县城文化路的“昌乐教委数码影像”店。直接背景是:为我专打名片的王青春姑娘给我打手机,为了让我少跑腿,将名片给我捎到“昌乐教委数码影像”去,接着,我又拨打了影像店电话,让他们替我付款,我下午过去拿。
13、
14、趁着王青春没过来,拍照。实际上,这儿早就成了我的落脚地和中转站了。以前的时候,送报刊送到这儿,近几年送东西送到这儿。凡是关系到款项,他们先给我付上。
15
16、李伟女士(左)与张珊珊女士
17、
18、刘江浩先生(左)与本人(一般来说,读者眼中的“左”实际上是“右”。特此解释)
19
20
21
22
23、返回时,刚走了几步,骤遇老同事(昌乐二中)李宪武老师。李宪武老师后来调到一中,任校长助理。
24、犹记得在昌乐二中时,李宪武老师代表语文教研组办校报(可能叫语文辅导报),刊发了我在《山东环境报》、《河北日报》、《齐鲁晚报》的三篇散文。文章名依次是《故乡的小溪》、《萍水相逢》、《河滩里的童年》。
25、又遇到熟人了。
左起:刘宾三老师(昌乐二中后勤服务中心)、女儿、孔令红(昌乐人民医院派往昌乐二中卫生室的医生)
26、傍晚时分,光线暗淡,不好拍了。
27、我在昌乐教委数码影像等了一段时间,还不见王青春过来,我也急了,因为第二天去营丘急用。王青春此时已到了鄌郚镇老家,把她急得了不得。之后,又给我打手机,说让他在县委某部门工作的弟弟给我捎家里来。晚饭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王青春的弟弟来送名片。王青春这姑娘真行!
28、这是离我居室最近的东便门。
29、交谈后,才知道王青春的弟弟叫王少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