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安庆且徐行(皖浙沪旅游104)

标签:
古城安庆且徐行从安庆师大龙山校区回长江岸边流连忘返黄干筑城记全文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本来这篇博文题目拟为《安庆“扫街图”之二》,又觉不妥,中国汉字计有八万余,非得重复耶?按这篇博文图片,又想拟题为《何妨吟啸且徐行》,一想,这个题目以前也写过了。又想拟题为《九州锁钥且徐行》,许多网友免不了要搜“九州锁钥”和“吴楚分疆”,越发啰嗦,干脆拟为《古城安庆且徐行》吧。这个读者都懂。
为何一直不肯丢弃“且徐行”三个字?从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到我下榻的龙山路和龙门口街交汇处的龙城宾馆,路程很远,乘车后,又在途中逗留,特别是在长江岸边流连,当然是“徐行”,而且这个“徐行”整整两个小时。至于在哪儿隔窗车拍?在哪儿小停选拍?在哪儿流连专注地拍?请看本人所拍图片好了。我相信这些“扫街图片”更容易引起网友们的兴趣,尤其是安庆当地的网友......
提请读者注意,本文图32注脚,有《黄干筑城记》全文。
此时是2017年04月24日15点26分。
第二张是石华总厂高花亭,很熟悉。
刘福新 回复
paopaomao:我昨夜踌躇了许久,注脚难以打出,您这个帖子帮我大忙了。立即帖进图2作注脚。(20秒前)
黄干筑城记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黄禹曾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黄干受业朱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遂以子妻干。熹病革以深,将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时宋金战事频起,嘉定十年(公元一二一七年)四月,黄干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黄干奏请朝廷,筑城以备战守,不等批复即着手筑建。城分十二段,黄干先自筑城一段,计算工费若干。然后委任官吏、寓公、士人分段主之。役筑城民兵五千,每人服役九十日。又按户籍、田产征用人夫二万,每十日更番。暑月月休六日,日午休一时,至秋凉减半。黄干每日五鼓坐堂,濠砦官进入听命,以每日成算授之,役某乡民兵若干,某乡人夫若干,分配给某某负责之段。或搬运某处土木,应付某段使用。各段民兵人夫合理调配,并发散几日钱米。一切安排停当,再治府事。审理民讼,接待宾客,检阅士卒,会晤僚佐,磋商防务事宜,视察筑城进度。至晚
去书院讲述经史。筑城所用铁杵,借用钱监未铸之铁,事毕还之。曾立修城题名碑一块,记载各级建城官吏姓名,计有提领一人,提督四人,监督九人,及负责烧砖、伐木提督、监督和濠砦官等。
城成,逢上元旦,全城张灯结彩,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百岁老妪,二子及诸孙相从,去府衙拜谢。黄干以礼待之,款以酒菜,赠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是为一郡生灵致谢,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淮西皆震,独安庆安堵如故。继而淋潦余月,洪水浸之城下,而城屹然无虞。舒人(安庆古属舒州)相谓曰:『不残于寇,不陷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黄干多处为官,勤于政事。晚年致仕,承朱熹之业,讲学以终。赠朝奉郎,谥文肃。有《黄勉斋先生文集》四册八卷行于世。(黄义士篆刻)
附2010年2月旧作:(随笔与摄影)何妨吟啸且徐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月3日晚上,我到了宝城大酒店,打手机给文联主席刘兴国,我说:“你赶紧过来吧,我在宝城大酒店一楼餐厅西南角。”本族晚辈刘兴国立马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