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寺及振风塔(皖浙沪旅游100)
标签:
安庆临江寺与振风塔临江寺的由来和衍变振风塔的九州锁钥可亭是何意思佛学 |
分类: 旅迹苔痕 |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三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安庆乃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该城之东南,它上接九华山,下临匡庐,北攘天柱,南临长江,可谓得天地之灵气,占人文之辉光。
据《安庆府志》和《怀宁县志》记载,迎江寺于明万历已未(公元1619年)由怀宁县士绅阮自华募捐重建,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郑重改名为“迎江寺”,意为寺院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匾额,悬于藏经阁上。
1983年迎江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说到“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必须隆重地介绍一位佛教大师,他就是皖峰老和尚。关于皖峰老和尚的卓越事迹见图片之后的资料。
振风塔矗立寺中,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远看如同一直立的圆锥体,挺拔秀丽,气势雄伟;近看由砖石砌成的楼阁式建筑,嵌空玲珑,庄重华美。该塔七层八角,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浑厚的塔身衬着造型优美的塔刹,巍然高耸,直入云霄。“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的美称,引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美好诗篇……我与老伴观瞻的时候,塔门已关闭,未得登临,可谓憾事。
在观瞻期间,我看到了一个碑刻“九州锁钥”。“九州锁钥”是什么意思呢?安庆自古就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九州锁钥”表明了安庆战略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传说安庆形如船,振风塔是船头的桅杆,“九州锁钥”置于振风塔,也表明了振风塔对于安庆的重要性。
在观瞻振风塔底部的时候,我还看到了题目是《鹅泉王先生像赞》的碑文。我从这个碑文里隐隐约约地看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安庆知府叶梦龙为纪念安庆知府王鹅泉主持修建振风塔而立。后来的知府为以前的知府歌功颂德是一件常事。当然,能够被立碑撰文的知府都是政绩突出的地方官。
明隆庆四年(1570)安庆知府王鹅泉主持修建振风塔,是长江沿岸著名古塔之一。有“过了安庆不看塔”誉。
还有一件事儿需要补充:我与老伴看到寺院后边(北边)有个院落,很像一个“后花园”,我在里边看到了一个“可亭”,可亭”是何含义?搜遍网络而不得。几乎所有网络都是同一句话:“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亦是别具特色的胜迹。”但这句话也让我知道了:这个园叫“宜园”,另一个亭(水榭)叫“望塔亭”。
高17.72米,面积409平方米。
“觉路”很可能是“宝筏渡迷津,共登彼岸;藏经开觉路,并悟诸天。”的意思。
碑刻“九州锁钥”是什么意思呢?安庆自古就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九州锁钥”表明了安庆战略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传说安庆形如船,振风塔是船头的桅杆,“九州锁钥”置于振风塔,也表明了振风塔对于安庆的重要性。
明隆庆四年(1570)安庆知府王鹅泉主持修建振风塔,是长江沿岸著名古塔之一。有“过了安庆不看塔”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