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参观记之四(皖浙沪旅游60)

标签:
安徽绩溪龙川胡宗宪尚书府胡公殿配享神位画像一个恶劣的女工作人员图片 |
分类: 旅迹苔痕 |
第四集,我要叙述一件事儿。在胡宗宪尚书府景区入口,女工作人员看过我们的身份证,要我们买半票(每人45元),我拿出了好几个证件,她说:“我不看证件。”既然如此,立即缴费购票。我没有表现丝毫的不满情绪——完成一个夙愿,岂是区区45元可以完成的?参观已毕,在出入口遇到了一位拍影视剧的先生,不知不觉间谈得融洽,还给他拍了一张照,这位先生将他手机荧屏里的“奇石”给我看,问我写的什么字?之后,我给了这位先生一张名片。刚想出大门,猛然想起来,也给女工作人员一张名片吧,我诚恳地对她说:“可能一个月后我就发这个景区的片子了,您到时候看看。”结果,女工作人员连看都不看,几乎是扔了出来。边扔边嘟囔:“就是不能照顾你!我们老板不允许!”她误解我了,认为我还是为买票发牢骚。我真的为这个女工作人员的绝情和傲慢感到悲哀!第一,我给你名片的同时,我的话是很正常的,绝对没有一点儿埋怨的滋味,你为何不观察我说话时的表情呢?毫无埋怨的话音是能够辨别的呀!第二,两次“拒看”,是很不礼貌的,特别是后一次,我递名片的时候。拒看也就罢了,还给扔出来(倘若不承认“扔”,最起码是极不耐烦地掰拉出来)。我当时被这个女工作人员的举止言谈惹火了,立即给她拍了一幅图片,她站起身大声吼:“你拍什么?”我心想,守着这么多人,你不能赖我怎么你了吧?这就是我在第一集某一幅图片下边的注脚里的那句话了。(见第一集图17注脚:这个景区的女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第四集有这个女工作人员的图片。)说真的,我也不乐意给这个女工作人员曝光,但我想,如果这个省(安徽)这个市(宣城)这个县(绩溪)这个镇(龙川)的网友看到了呢?或许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吧?再说了,我发现景点门票里没有明确打出“定价”来——谁知道这个景区的门票规定价格是多少?

制作牌枋的木料也很讲究,用的是民间所说的“公孙木”,也就是银杏,银杏是我国观赏兼实用的名贵树种,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牌枋上的雕刻寓言很深:下枋的木雕图为“渭川跃鲤”说的是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他们在渭水河边交谈了几个时辰,周文王认为他是治国的文武全才,就用自己的车载姜子牙回宫,并亲自为他拉车共808步,为周王朝奠定了八百年江山。清代启蒙书《幼学琼林》称之“渭川跃鲤”,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比喻胡宗宪“龙川跃鲤”,说胡宗宪从龙川出去当官,立下抗倭大功,使明王朝江山得以延续。上枋“位协三公”两侧雕刻则是两条龙,“飞龙在天”典出“周易·乾”,比喻升官的意思,上下枋图,合起来就是鲤鱼跳龙门,庭院中种了两株柏树,寓意族衍百(柏)枝,位登佰(柏)爵。
靠南面是胡公殿的广场,民间称为庙坦。在东面前璧嵌有明朝嘉靖五年(1526)绩溪县十二都“上乡祖社”,通过官府准立的“乡约碑”绩溪县乡都建置,在宋代就有规划上乡和下乡之分。龙川是十二都,元朝时划属维新上乡。上乡祖社是一乡之社,龙川为祖社所在地,乡约类似现代的乡规民约,经过官府认可,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也称社碑。庙坦侧有二旗杆石墩,一是圆形、一是八角菱形。明清代时,学子考上府县学秀才,一旦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相当于现在在绩溪县考上第一名送到宣城市就读之后考上第一名,保送去清华北大读书的资格),即可重竖旗杆,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意思。明间说:圆属文,八角属武。一圆一方,以此颂扬胡宗宪文韬武略,也暗含胡宗宪麾下拥有众多的文物英才。
据《明史》记载,胡宗宪勤于任事,极为干练,老谋深算。凶残狡诈的倭寇头目王直、徐海、陈东等,无一不败在他的手下。他知人善任,聚集了一大批有韬略勇力的文臣武将。著名将领戚继光、俞大猷,著名文学家徐渭、文征明等当时顶尖级的人物,都曾在他的旗下冲锋陷阵。胡宗宪将为害东南沿海20多年的“倭寇”一扫而清,为国立下大功,他因此位高权重,威风八面,是总制七省军队,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的一品大员。

说一段谭纶评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故事:
《明史》对俞、戚的治军做了比较,评论道:“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大猷老将务持重。”
俞大猷的上司谭纶在平海卫后给俞大猷的信中则说:“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明史》本传和谭纶的这二段评论是很中肯的,活脱地勾画出这二位抗倭名将的真实形象。而后人对俞大猷的误解一定程度来源于对谭纶此话断章取义的理解,实际上谭纶的话还有重要的后半句:“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盖诚似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似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将俞大猷与霍光、文天祥、于谦等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