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参观记之二(皖浙沪旅游58)

标签:
安徽绩溪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松公祠徽州官厅追加胡宗宪谥文祭文历史 |
分类: 旅迹苔痕 |
此篇博文里的建筑有“忠义堂”、松公祠、徽州官厅等。
有对于胡宗宪追赠的“谥文”和“祭文”。
《谥文》中说他“气量
沉雄,才华横溢,镇守东南,抚卫西北,竭十年狥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
“人臣尽力宣忠,大功岁久弥彰。”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祭文》中也说胡宗宪“秉赋大才,倜傥雄奇。怀平
海之宏志,肩靖国之重荷。亲冒矢石,历百战之艰危;料敌设奇,收鲸鲵之恶党。
十年狥国,百战成功。赖先帝之明恩,创千秋之伟业。”
提起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的战事, 人们大都知道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 但却很少人知道
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比戚继光更为重要的抗倭民族英雄、明朝兵部尚书、浙江巡抚、东南七 省军事总督胡宗宪。 他在消灭倭寇战争中担任主帅,
亲临前线, 指挥战争, 最终消灭了倭寇,
立下了赫赫战功,起到无人替代的伟大的历史作用。胡宗宪统帅三军,消灭了为祸二十余年的倭寇,保住了明朝半壁江山。历史
上人们把胡宗宪的功劳与明朝“土木之变”中的于谦相提并论:“不是于胡双少保,大明终作小朝庭”。作为民族英雄,他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超过了戚继光,
也超过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 可叹的是, 胡宗宪也和岳飞、于谦一样, 下场凄惨,
冤死狱中。与于谦、岳飞不同的是,冤死后的胡宗宪比岳飞、于谦幸运,因为朝廷为他平了反,恢复了名誉和 职位,并加封谥号
“襄懋”。但历史学家们却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几百年来, 英名不彰,青史蒙尘。
因图片太多,有的不显示,也不好打开(电脑配值低就更不易打开),所以分了四集。这一集是“之二”,有图片59幅。除了“余庆堂”和“谥文”两幅外,其余皆改为“中片”。
朋友们可能看出来了,第56集和第57集的图片都不清晰,这是为何?虽说是晴天,但低空弥漫着一层湿气雾气,也就是空气质量不高。我的相机对于空气质量非常敏感,我也实在没有好办法;当然了,本人对于相机性能不能熟练掌握,当也是因素之一。
也不知怎么拍的?忠义堂没有拍完,直到要出去了,才拍了龙一部分。第四集重点介绍。
松 公
祠,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成为宗族自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到徽州开族的始祖,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造祠堂。随着人口的彭胀,总祠堂下又分派建支祠。支祠下,又建有许多家祠。祠堂文化成为徽州文化的一个特色。主要是追远报本,慎终追远,讲的是《朱子家礼》的“忠孝节义”。故香案之下,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松公祠,别看它面积小,但它在家族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少,它续继整个家族香火的生命纽带,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当年为什么这个家族能七世同堂,就靠宗族精神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松公派挂线图。从始迁祖胡焱算起,泽阴,即胡宗宪的高祖。泽阴有二子,其中长子若(1403-1480),是胡宗宪的曾祖。若川有二子,其中长子寄龄(1445-1500),为胡宗宪的祖父。寄龄有二子:尚贤、尚仁。次子尚仁(1474-1513),为胡宗宪的生父;长子尚贤(1470―1538),为胡宗宪的养父。
原来胡宗宪与章氏夫人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胡桂奇,随父征战在外。次子叫胡松奇,明时封为“锦衣卫副千户”,小儿子叫胡柏奇,后迁往山东青州老家定居。只有胡松奇回到绩溪守住家业,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至此,胡家分为三个支派,这是支系家祠,
可以从挂线谱看出,胡家的宗谱同绩溪其他宗族修谱时一样都修有一个“辈份歌”,龙川胡氏不脱窠臼,也是五个字为一句,每个字的偏旁嵌有水、木、火、土、金,也是含有五行的,于是便出现下列的挂线:……胡锡灿-胡允源-胡树铭-胡炳衡-胡增钰-胡锦涛……。
放置祖宗牌的龛座分为三大格,中格为百世不祧神主,两边按“左昭右穆”规例放置历代祖宗牌位。依规例,家祠堂祖宗牌只供奉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四代,这四代人全部死尽后就要将其名字过入粉牌,束之高阁,撤下其牌位或火化,或埋入“神主坟”这就是“祧”,也称“四世递迁。”而进入中龛的是光宗耀族有功名功劳者,或德行不亏又出了大价钱买位者,可享受不祧不迁供一百世子孙祭拜的殊荣。


《谥文》中说他“气量
沉雄,才华横溢,镇守东南,抚卫西北,竭十年狥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
“人臣尽力宣忠,大功岁久弥彰。”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祭文》说:胡宗宪“秉赋大才,倜傥雄奇。怀平
海之宏志,肩靖国之重荷。亲冒矢石,历百战之艰危;料敌设奇,收鲸鲵之恶党。
十年狥国,百战成功。赖先帝之明恩,创千秋之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