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夜·贺兰雄鹰(皖浙沪旅游45--小插曲)
刘福新
博物馆之夜是指央视1频道的一个栏目,贺兰雄鹰是指西夏国皇帝李元昊。李元昊的历史资料多如牛毛,无须本人多说,仅仅下载一段:
李元昊(1003~1048),西夏景宗,西夏第一代皇帝。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李德明长子。通汉文。1031年李德明死后嗣位,宋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辽封他为夏国王。1032年,他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青天子”之意)。1034年,建年号开运。升兴州(今宁夏银川)为兴庆府,扩建宫城,修殿宇;更新官制,分立文武两班,由蕃、汉人分任,另设“专授蕃职”,限党项人充任,亲自主持创制西夏文。大庆二年(1037),设立夏、汉字院,建立“蕃学”(党项学),并以夏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书籍作为教材;选拔蕃汉官僚子弟入学学习。他实行征兵制,扩充兵员,并把全国分为左右两厢,创设各地监军司,军队沿用部落组织形式,各有固定驻地,形成以首都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他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廷,要求承认建国称帝的既成事实。宋廷下令削赐姓官爵、禁断互市贸易,双方随即发生战争。七年,双方重新媾和。同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西夏景宗所败。从此西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在西夏内部,皇权急剧扩张,激化了和党项贵族势力的矛盾。先后镇压了一些反对势力。在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十五,太子宁凌噶入宫行刺,景宗受伤而死。
本人退休前是历史教师,对这些史实是比较熟悉的。简言之,改姓立号、建都立国、立官制、定兵制、造文字、定仪服、制礼乐。北收回鹘、西略吐蕃、与宋交兵等。
至于翻拍图片是在2017年4月15日夜里拍的,当时下榻于合肥市宣城路青苹果宾馆,打开宾馆电视后看到了这个栏目,很是高兴,哪顾一天的疲劳,咔嚓咔嚓翻拍了不少片子。我翻拍的电视荧屏图片早就堆成了小山,难寻发布的机会,此次托了我旅游的福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开春,元昊自率大军,以宋朝延州(今延安)为目的地,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当时,时任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的范雍正在延州。这位范老夫子人品不差,颇有政声,但兵事方面欠缺远略深谋。
34、延州知州范雍正直归正直,却不善用兵。范老夫子得知元昊西夏大军要拿自己的延州开刀,“甚惧”,忙上表奏称:“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栅疏(周边防御工事少),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士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请益师。”但是,范雍要求增兵的表奏并未引起朝廷重视,不报。
35、元昊选择范雍的延州为攻击目标,并非仅仅因为范老夫子怯懦,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精心布置。宋夏两国以横山为界,东起麟州(今陕西神木),西到原州(今甘肃镇原)、渭州(今甘肃平凉),绵延
1000多公里。元昊称帝后,宋朝在这条边界线上不断派军驻防,经过数次进兵侵扰及试探性进攻,元昊选定延州(今延安)为攻击目的地,看中的正是鄜州(今陕西富县)、延州一带通路畅阔,便于进攻。
36
37
38
39
40、宋夏三次大战,皆以西夏胜利告终。总结原因,不外有如下几点:其一,元昊总兵数虽少于宋军,但每次大战皆是集中优势兵力,五指成拳,以人数之胜,一举歼灭宋军一部主力;反观宋朝,战线拖沓,兵源分散。其二,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宋军的动向以及作战地形,西夏军皆事先成竹在胸,反观宋军,数次贪功冒进,连间谍、尖兵侦知的情报都百分百不实,不败才怪。其三,游击战术,转战不疲。元昊常常声东击西,偏师屡出,令宋军如堕云里雾里,乖乖受骗。其四:“(宋)太祖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然专其大利,而受其大害。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大与古异。威权最为不分,故人才衰乏,外强中弱”(叶适《始论篇》)所以,宋朝重文抑武现象,乃开朝就立为国策的“原则”,矫枉过正,日后终成衰弱之源。第四个原因是主要原因或者说是根本原因。
41、
42、李元昊“见好就收”,当然还有内部和外部原因,上书宋朝称臣。
43
44
45、宋朝时候的少数民族首领“称臣”仅仅是个礼仪,好处尽在少数民族首领。
46
47、李元昊审时度势
48、再施以压力求和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我若去宁夏,一定到银川的博物馆看看。
60
6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