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寿县城墙上,我心潮激荡(皖浙沪旅游10)
刘福新
为何心潮激荡,因为我的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的第十一章,还有三十七章和三十八章(三十七章和三十八章是小说的“副线”),都涉及到这个城市。在我的长篇小说里,这个城市叫寿阳。我想插三段关于寿县的故事情节:
★却说侯景在寿阳集合将士,登坛歃血,盟誓反梁,以“清君侧”为名,声言带甲入朝。
变幻莫测的战争风云,顿时由北向南转移。
严峻的现实向人们预示:战争的脚步在中原徘徊了一阵以后,又将用金戈铁马奏出它那悲惨凄凉令人恐惧的进行曲。
很多忧时之士慨叹:一场大杀伐,不可避免地要在南方开始了!
侯景之所以能傲视一切,除了他自己的心计外,另一个就是他在几十年战争生涯中拼凑了一支忠于他的骨干队伍。他几乎用上各种手段笼络、培植着这些对他深信不移的骨干分子。 这支骨干队伍,最主要的就是被人经常谈起的“四狐”和“八狼”了。
★沿着淝水,她一瘸一拐地进了寿阳。
寿阳已被占领了一段时间,那还是高洋没有篡位的时候。她在这儿举目无亲,但她却有种实落感,因为她在涡阳时就听说,侯景在这寿阳呆了很长时间,那句“青丝白马寿阳来”的童谣,她也是在涡阳才听到的。
一场急雨从天而降。
雨,罩住了整座寿阳城,天暗暗沉沉的。她反而高兴起来了。因为这样,就有借口投宿了。她冒着雨走到一家临街的饭铺前,主人刚要关门。她大胆走过去。
★现在的寿阳城,最引起谈活兴趣的不外乎两个人:一个是高洋,听说这个高洋才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由原来的勤于政事变得歇斯底里了,歇斯底里比疯狂更可怕,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审慎和机智。另一个人,是她的主人—侯景。这帮寿阳城里原来的青壮年几乎都被他带去梁国了。有些老住户还对他有好感,说侯景在这里时,免除了各种赋税;带着的寿阳青壮年这会儿当上大官发了大财了。可更多的人说侯景是个灾星,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将这寿阳城里的人带去当了战争的牺牲品。
她听到了关于侯景的传说,脸上很平静,但脑子里却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翻滚不已。
现在的寿阳城已是北齐的地盘,人员构成也特别复杂,有原来的老住户,有北齐的士兵,有刚迁来不久的商人,而更多的是北齐官府从北方大量迁来的农民。他们操着各种不同的语言,这小小的饭铺就是个各式各样的人的聚汇之处。
还有一件事儿,我居住的昌乐县城东边不远处有一条南北公路,曾被某些不懂历史的人命名为“寿阳山路”,惹起我强烈反对,我的“反对辞”主要是:“寿阳是安徽的,昌乐何来寿阳山?又何来寿阳山路?将‘首阳山’篡改为‘寿阳山’究竟是何居心?”这条不明不白的路名糊糊涂涂延续了几年,后来终于改成了“首阳山路”,这就对了嘛!
那篇印象深刻的散文今天上午依然没能寻到,算了吧……将昨夜所发文章《去寿县的路上·寿县南门外·寿县南门里(皖浙沪旅游9)》里的一段重发一下:
……这就是接力精神。不论是哪一任主官,都要接过前者的棒,再把棒交给来人,而不是每个人都要另起炉灶。只能跑百米,不愿跑接力,人人都从头开始,不管前任如何,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人事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正是当前一些地方的症结所在。本人还在上初中的时候(1962——1965)就用助学金买了一本高云览的小说《小城春秋》,这部小说是写地下党在厦门的斗争的,许多同志被捕入狱,十分艰苦,十分悲壮,十分感人。贯穿全书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两句:“把你手里的红旗交给我,同志,如同昨天别人把它交给你。”战争的胜利是靠革命烈士前赴后继跑接力完成的,今天搞建设同样如此……我为何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了寿县的城门和城墙,寿县的城门和城墙可能就是接力棒传得好的结果。当然,我不知道寿县官场的具体情况,也仅仅是猜度而已。
至于此篇博文所要说的,就放进图片注脚里吧。正文已经够长的了。
(一)2017年4月11日下午所拍片子
1、寿县古城墙石碑
2、我们三人(包永江老师、本人、我老伴)登上了寿县南门的城墙。必须说明:我掉向了,我看着是北门。
3、因为公历2017年4月11日是农历丁酉年三月十五,是寿县一年一度的太阳奶奶庙会,香客和游客格外多,都15点16分了,城墙上还有这么多人。可以想象我们昌乐同一天的陈公祠庙会也是挺隆重的。
4、请一位带着单反相机的人为我们拍照。包永江老师比我高出一个头。
5、包永江老师为我老两口拍照。拍的很不错!
6
7、城墙坡以及城墙里边的景象。
8
(二)2017年4月12日上午所拍片子
(从南门到西门)
1、这是寿县南门里的城墙。拍于2017年4月12日08:06.
2、走在城墙上俯拍城内的建筑物。
3、城墙外边是护城河。从图30(在后边)我知道了这是淮河。
4、这一幅又是城内了。
5、小生灵——麻雀。
6
7、城内有放鞭炮的,不知是祝贺开业还是喜公事?
8
9、鸟雀也来陪伴我。我面子大不?
10
11、蒲公英开花了。
12、这一棵含苞待放的植物叫不出名字。
13、城墙外边的油菜花可爱不?
14、虚岁七十的老头坐在城墙上——若让年轻人见了一定会喊“萌萌哒”!
15、城墙上没有人,这两幅都是老伴给拍的,还可以。
16、还是城外的景物。
17、同上
18、在拍这棵白杨树的时候,听到蛙声一片。
19、遇上了寿县粮食局退休干部聂宜锐。是这位聂先生向我介绍了一条很好的游览路线。他说,到了西门可以沿大街参观博物馆和报恩寺。
20、这个合影是我设置了“自拍 10秒
遥控”。不知我们的合影,聂先生能看到不?看到后请给我发短信,我给其名片了。
21
22、城墙外的老屋。
23、城里有一片荒地。我很喜欢这片荒地,有个老城的样子。如果到处是钢筋水泥,我们与自然越来越疏离、暌隔,与人类须臾不分的大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陌生、遥远了不是?
24、边拍边疑惑:怎么城墙外反而保留着老房子?城墙内的老屋却无影无踪了?
25、淮河河道与寿县城外的老屋。
26、保留着这几间老屋,才觉得这是真正的寿县。
27
28
29
30、寿县淮河河道管理局。
31、这是西门。但我掉向了,看着是东门。
32、西门是原来的城门,与南门不一样,南门加宽了,也加高了。
33
34
35、城门里边都是“有拐弯”的。
36、当面鼓,对面锣。
37、对“当面鼓,对面锣”的解释。
38、西门里有一个小土丘(建筑用土的堆积)。
39
40、土丘上的野花。
41、回返。
42、你若么见过真正的城墙,就到寿县去吧。
43、西门两个大字“定湖”。
44、与西城墙相连的是西大街。
45
(三)徒步走过西大街和东大街,又拍东门
1、拍过了好几处古迹之后,拍摄东大街。这时候已是11点02分。
2、东城门也是原来的。
3
4、这个石碑立在了东城门内,说明东门很重要。
5
6
7、看这些铺在城门洞的青石,你不觉得沧桑吗?
【相关博文链接】
(连载)《侯景乱梁》第三十七章 慧婢碧桃 [上]
(2007-07-14 06:30:3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aa0.html
(连载)《侯景乱梁》 第三十八章 慧婢碧桃[下](2007-07-15
10:39: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0aag.html
加载中,请稍候......